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文献研究 > 正文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初探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6-22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③宗经切用临床,法古但不迷信

    《百种录》通书注、论尽可能忠实于《本经》原文,同时密切联系临床用药实际。如玄参经文:“女子产乳余疾。”附论:“产后血脱则阴衰,而火无所制,又不可以寒凉折之;气血未宁,又不能纳峻补之剂。唯玄参宁火而带微补,用之最为的当也。”若遇经文传刻有误,注文则存疑待考,决不擅改经文。如牛膝经文:“味苦酸。”注文:“此止言味而不言性,疑阙文也。”(按:考清·柯逢时影宋《大观本草》刻本,此条经文作:“味苦,平。”)若遇经文严重违背临床(按:《本经》药效记述,似多杂秦汉方士家言),则于附论点明临床真象,予以分析批评。如:水银经文:“久服神仙不死。”附论:“其所治,皆皮肤热毒之疾……人与万物,本为异体,借物之气,以攻六邪,理之所有;借物之质,以永性命,理之所无……其人已死,诡云尚在,试其术者,破家丧身。”

    ④注论简明实用,观点提纲挈领

    徐氏每能以平易朴实的寥寥数语,将《本经》古涩玄奥处,点明药用真谛。如茯苓经文:“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注文:“心脾和通之效。”于附论中常常总括用药规律,凝炼普适法则,使读者推一药而知百药,明一理而知百方。如干姜附论:“凡味厚之药主守,气厚之药主散。”菟丝子附论:“故古人有单方及秘方……皆得其药之专能也。药中如此者极多,可以类推。”

    ⑤难解巧用比喻,异用擅考源流

    徐氏注《本经》,于通例难解时,则巧用比喻以说明之。如人参附论:“人参亦草根耳,于人殊体,何以能骤益人之精血?盖人参乃升提元气之药……如火药藏于炮内不能升发,则以火发之,若炮中本无火药,虽以炮投火中不发也。此补之义也。”古今用药往往有别,不可以今释古处,则考核源流,以示差异。如干地黄经文:“生者尤良。”注文:“血贵流行不贵滋腻。”附论:“古方只有干地黄、生地黄……熟地黄乃唐后制法,以之加入温补肾经药中,颇为得宜,若于汤剂及养血凉血等方,甚属不合。盖地黄专取其性凉而滑利流通,熟则腻滞不良,全失其本性矣。”

    值得注意的是,徐氏理解的《本经》药用之“所以然”,看作古代本草一般药用规律则可,看作《本经》著者之愿意,尚待深究。

    本书初刊、流传及版本

    由于本书短小精悍,解论透辟,切用临床,故本书自乾隆元年丙辰初刊问世后,广为后世临床家所钟爱,中外多有翻刻,流传甚广。《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1991年版)著录102种版本,大体分为两大版本系统。

    1、单行本系统(共12种)

    其中乾隆元年丙辰(1736年)吴江徐氏刻本与同年半松斋刻本,为作者成书当年即刊行者,是现存最早版本,最具版本价值。

    2、丛书本系统(共90种)

    此系统分为三个子系统:

    其一、徐大椿医书集系统,又分为徐氏医书《六种》、《八种》、《十二种》、《全书》、《三十二种》五类52种。前4种丛书早期版本也有较高的版本价值。

    其二、陈修园医书集系统,又分为陈氏医书《四十八种》、《五十种》、《六十种》、《七十种》、《七十二种》五类33种。

    其三、《四库全书》系统,又分为抄本(文津阁、文渊阁、文溯阁)、缩微胶片(文渊阁)、影印本(1986年中医古籍出版社影清文渊阁)三类5种。

    综上所述,《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从临床药用实效出发,推原古本草学用药物偏性纠正人体阴阳气血之偏、使其返平的用药思路,本着传统哲学阴阳五行,取象比类的象数思维,阐注《本经》药物四气五味、主治功效,并融会《内经》、《伤寒》、《金匮》之精义于《本经》注解、发凡之中,昭示《本经》常用药物药性机理与用药规律,为后世医家叩开本草学大门,留下了发蒙解惑、拨迷归正的引航之灯。在当今信息时代,精品意识广为崇尚,徐氏《百种录》以它简明、实用的优点,极大地便利了今天的广大读者。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