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活幼口议》、《活幼心书》的异同
对比《活幼心书》、《活幼口议》两部著作,我们可以找到更为确凿的证据,两书在行文风格、编排体例上截然不同。《活幼口议》采用议论文体,研微极隐,特色鲜明,但行文古奥,有些地方咬文嚼字,令人晦涩难懂,有好奇作异、玄弄词藻之弊。相比之下,《活幼心书》则行文流畅,平正通俗,简明易懂得多。《活幼心书》采用七言歌括形式,将小儿疾病诊断、治疗等概括其中,深入浅出,并在歌括后加以注释,既便于诵读,又便于理解记忆。曾氏幼时从乡先生李月山习儒,有较深厚的文学功底,所以行文著书时能够言简易明、医理畅达。相对而言,《活幼口议》“求之文理,诚若不足”也不足为怪了。另外,在编排体例上,《活幼口议》共分20卷,卷1至卷3议明至理;卷4、卷5论初生儿证候,卷6详解小儿脉象指纹,卷7为面部气色辨证,卷8阐述疑难证病机,卷9论胎中受病,卷10至卷16论痰热证候及治法,卷17至卷20论肿胀等病证治法方药。这种编排体例条理欠分明,阅读时不能提纲挈领。《活幼心书》全书共为3卷,上卷为决证诗赋75则,中卷为明本卷及拾遗8则,下卷为信效方,这种编排方式简单明了,执简驭繁,让人一目了然。
《活幼口议》、《活幼心书》两书的矛盾之处
同一作者在行文著书时采用不同的写作风格倒也并非不可能,但在相同问题的论述上,决不会出现自相矛盾之处。而《活幼口议》、《活幼心书》则出现多处前后抵牾的地方。如《活幼心书》卷上“议金银薄荷”条,引述名医何澄之论,认为金“银”薄荷乃金“钱”薄荷之误,而《活幼口议》中治疗急慢惊风之方药,几乎均用金银薄荷同煎。《活幼口议》载方102首,《活幼心书》载方230首,相同的方剂寥寥无几,琥珀抱龙丹本是曾氏家传秘方,但在《活幼口议》中并未提及;褐丸子、梨浆饮等演山省翁认为妙用至纯之方也未在曾氏《活幼心书》中有使用的痕迹。同时,两书在对待某些疾病的诊治上,也大为不同。如急惊风,曾氏《活幼心书》认为急惊病变,重在心肝,治疗时分为三证,即“惊生于心,风生于肝,搐生于气,蓄气而成搐”,治疗时要解热凉心肝,后用平和汤调理,稍热之剂则难用。其治疗急惊善用五苓散,这可以说是开五苓散治惊风之先河。《活幼口议》治疗急惊时认为“急惊尤当定搐,搐由风也,风由热也,搐既已作,方可下热退惊,热若不退,惊亦不散,不移其时,搐搦又作”,治疗时使用真珠天麻丸、却风散、揭风汤等搜风剂截风定搐,而这种治法正是曾氏所不齿:“愚尝感慨诸人,每见惊风搐作,不明标本,遽然用金石、脑、麝、蜈、蚕、蛇、蝎,大寒搜风等剂投之,耗伤真气,其证愈甚,多致弗效”。
曾世荣与演山省翁风格迥异
对比完两部著作的差异之后,我们还可以从曾世荣、演山省翁两者从医经历等方面更深一步地进行发掘。
曾氏幼从同乡李月山先生习儒,后来场屋之事废,转而用儒攻医,师事同里世医刘世甫(思道),得医学于心传,又继承了其师五世祖刘茂先及宋徽宗时“活幼宗师”戴克臣两者之儿科精华,在元代颇有声誉,是“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典范之一。曾氏一生以儒家“仁”为本。这在其行医经历及著作《活幼心书》中得到充分体现,他在《活幼心书》卷首写道:“涉厉风波老此身,业医惟务体诸仁,幼吾幼及人之幼,一念融为四海春。”
演山省翁“仆忝执幼科,传授四世……一日扣遇高明,深诘其妙方药秘传,屡用获庆”(附初生锁肚撮口施药法说)。“野老数年江湖,抱术活人”(议责善),由这些原文的点滴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演山省翁是一位云游四海的医家,其所得儿科妙法也是世代家传,后经高人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