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 |
中医药文献数字化成果的应用前景
中医药文献数字化的成果是形成一个容量巨大、检索方便,可以进行知识发掘的智能化数据库,其科学性和先进性在同类工作中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无论数据库的技术如何先进,容量如何巨大,检索如何方便,所获得信息如何全面真实,数据库毕竟只是一个存储数据的仓库,决定其最终价值的是人对数据库的使用。尽管中医药文献数字化的过程还在进行之中,如何使用的问题已经摆在了我们的面前。例如本草文献部分,几乎每一部书都有关于人参的记述,内容涉及人参的名称、产地、性味、功效、主治等,即使按照数据库所设计的自然语言检索方法去检索,检索所得的信息仍然需要使用者去分析,在分析中发现知识,发掘知识,总结规律,从而获得真实的科学数据,为研究工作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撑。
近年来建成的中医药方面的数据库数量不少,但真正得到广泛使用的并不是很多,库容相对较小、资料门类不全、检索手段滞后以及费用方面的问题成为制约数据库建设和使用的重要因素。“中医药科技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在总体设计上考虑了上述因素,下来的关键便是如何使用的问题。关于使用,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需要通过计算机手段解决的问题。“中医药科技信息数据库”的库容巨大,检索所得的信息数量自然也会比较大,比如人参的性味,在200种本草文献中可能有数十条信息,而在数千种中医药文献中可能就会有上百条甚至数百条信息,如果让使用者进行人工分析筛选,仍然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这类对检索所得的信息进行进一步的处理的问题似乎可以由计算机来解决。再一个层面是必须由使用者自己来解决的问题。使用者要做什么研究项目,要检索什么信息资料,是使用者的事,与计算机无关。计算机可以也只能给使用者提供最大的方便,但毕竟不能代替人脑的思考。借助数据库的帮助进行科学研究,使用者的主观能动性是起关键作用的。
在知识膨胀、信息爆炸的时代,使用数据库进行信息检索、知识发现、科学研究是合理而又便捷的途径。要促进中医药学术的发展,中医药文献数字化是必须的,但任务是艰巨的。在工作的过程中似应考虑其信息数据进一步的广泛性,并在其成果的应用方面做一些宣传和推动工作。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西安,710003) 焦振廉
本文由【中医诊疗网】整理:www.zlno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