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文献研究 > 正文

试论中医药文献的数字化研究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6-29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摘要:本文对中医药文献数字化的必要性、艰巨性、广泛性进行了论述,同时指出中医药文献数字化成果应用中,使用者的主观能动性是起关键作用的。

    中医药文献数字化是当前中医药文献研究中的重要内容。虽然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中医药文献研究已经有大约20年的历史,也取得了相当的成果,但数字化的概念却是近年来提出的。数字化文献与电子版文献在概念上并不相同。电子版文献一般只具备简单的检索、打印、编辑功能(有的电子版文献没有编辑功能),是纸介质图书的简单延伸,而数字化文献则可以进行知识的发掘、分析、重组和利用。简单地做个比喻,电子版文献主要承续了文献的形貌,而数字化文献则是在承续文献形貌的前提下揭示其蕴涵的精神。以下就中医药文献数字化研究的有关问题略述个人观点如下。

    中医药文献数字化的必要性

    中医药文献数量巨大,其中所蕴涵的科学信息更是难以计量。根据《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的著录,现存1949年以前的中医药文献有12000多种。由于中医药学是一门传统的科学,其整体理论构架以及医家个人的学术思想和经验都具有明确的传承性和连续性。要发展中医药学术,就必须对作为中医药学术主要载体的中医药文献进行整理,对其中蕴涵的科学信息进行发掘和利用。建国以来几次很有规模的中医药文献整理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经过整理的中医药文献已经超过千种,传统文献学的研究方法在这一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我国的文献整理大约始自西汉末年的刘向,由刘向、刘歆父子先后主持的文献整理是中国文化史上无庸置疑的盛事。西汉以后,历代皆有文献整理之事。魏晋之间王叔和整理编次《伤寒杂病论》,南朝齐梁间全元起撰《素问训解》,以及中唐时期王冰对《素问》的整理,都是中医药文献整理的经典之例。传统文献学的方法经过清代乾嘉学派的总结发挥,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我们今天所用的文献学方法如目录、版本、校勘以及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的知识,可以说都是沿袭而来的。这些方法对于中医药文献特别是中医古籍的整理来讲是必须的,是没有任何理由可以指谪的。但是,中医药学毕竟是由历史传承而来的,与现代科学的概念是有区别的,也正因为如此,中医药学的学术发展才显得十分迫切。如果仍然单纯采用传统的方法来整理中医药文献,首先在时间上必定旷日持久,显然无法满足中医药学术发展的需要。其次,传统的文献整理方法主要是针对具体文献而言的,即使有足够的时间、物力、财力和人力将中医药文献全部整理一遍,相对于具体的文献也只是增加了一个新的版本,不同的文献彼此之间仍然是一种相对无序的关系,其中所蕴涵的科学信息仍然不易被人们获取和利用。再次,中医药学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其思维模式、理论结构、说理方法在今天已经失去了与之相适配的文化环境,现代人所接受的教育或者常识已经很难理解中医药学的理论和经验。即使是经过专门学习,也还需要较长时间的实践经历,才能适应按照传统方法对中医药文献进行整理的工作。专门人才的缺乏和工作需要的迫切也是一个突出的矛盾。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介入,中医药文献整理出现了新的气象,如原文检索系统的开发、电子版图书的出版等,为中医药文献整理注入了新的活力,近年来建立在知识发现、知识发掘理念上的知识库技术成为中医药文献整理的前沿。浩如烟海的中医药文献和其中所蕴涵的科学信息是中医药学术发展的科学基础,对其进行整理、发掘、重现和利用是促进中医药学术发展的必备前提,从目前来看,知识库技术是达到这一目标的较好选择。由于知识库技术具有强大的数据采集、数据存储和知识发现、知识发掘功能,在统一的规划和合理的设计指导下,结合传统文献学的工作方法,因而有可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中医药文献整理的主体或主要工作,使中医药文献中所蕴涵的科学信息能够方便快捷、直接有效地为人们所利用,为中医药学的学术进步提供可靠的科技信息平台。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