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文献研究 > 正文

《黄帝内经太素》杨注反切的音韵学价值刍议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6-25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太素·卷第十六·诊候之三》:“真虚悁心,厥气留薄,发为白汗。”杨注:悁,居玄反,色忿也。

    按:“悁”字之音,《广韵》作“於缘反”,影纽仙韵。考玄应《一切经音义》亦作“悁,於缘反。”可见《广韵》所录之音为当时实际存在之音。

    杨注的“悁,季绵反”,见纽仙韵;“悁,居玄反”,见纽先韵。依《广韵》独用、同用例,先仙同用。王力先生曾指出,“先仙同用”“基本上符合隋唐韵部的实际情况”。[3]又,考《集韵》“悁”字之音有“规掾切”,属见纽线韵。在《广韵》里,仙线二韵,平去相承。王力先生考证,在隋-中唐时期,先仙线三韵同归仙部。[3]故杨注所切之音与《集韵》收录之音声韵相合。可见杨注所切之音亦为当时在某一方言区的通行之音。

    例2 《太素·卷第三·阴阳》:“秋伤于湿,冬生欬嗽。”杨注:欬,恺代反,又邱吏反。

    按:欬,《广韵》音“苦盖切”、《玉篇》音“苦代切”。杨注正切“恺代反”与《广韵》、《玉篇》之切纽同韵同。杨注又切“邱吏反”,不见录于中古韵书。考《说文》:“欬,逆气也。从欠,亥声。”在上古音系里,“亥”属(喉音)匣母之韵;“邱”属(牙音)溪母,“吏”属之韵。故杨注“邱吏反”之音与《说文》“亥”音在上古具有叠韵关系。黄侃先生在论述古音“叠韵相转”时,标列有“喉音与牙音相转”[5]一类。王力先生在分析上古声母系统特点时指出“晓匣两母在上古和见系相通的情况最为常见”。[3]可见杨注“邱吏反”与《说文》“亥”音相近,杨注的这一又切保留了当时在某一方言区仍较为通行的古音。

    为探究古代语音流转留下了珍贵资料

    例1 《太素·卷第六·脏腑之一》:“脾藏营,营舍意,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实则胀,经溲不利。”杨注:溲,小留反。

    按:“溲,小留反”,心纽尤韵。考《广韵》作“所鸠切”,审纽尤韵。杨注切语上字属齿头音,《广韵》切语上字属正齿音。从文献语言资料的分析来看,古齿头音与正齿音有通转情况。如,《说文》:“鲜,从鱼,■省声。”《广韵》:“鲜,相然切”,心纽先韵;“■,失然切”,审纽仙韵。将杨注的“小留反”与《广韵》的“所鸠切”相比较,又一次提供了古音心纽与审纽通转的实例。

    例2 《太素·卷第十·经脉之三》:“循脊入骶,是督脉也。”杨注:骶,可礼反。

    按:“骶,可礼反”,溪纽荠韵。《广韵》作“骶,典礼切”,端纽荠韵。黄焯先生曾检出《类篇》中的又切材料,及《文选·海赋》、《汉书·枚乘传》、《淮南子·说山训》中的连语材料,[6]力证古音溪端二纽通转。将杨注“可礼反”与《广韵》“典礼切”相比较,又一次提供了中古溪端二纽通转的实例。

    参考文献

    [1] 邵荣芬.切韵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17.

    [2] 周祖谟.广韵校本,附校勘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8:372,113,408.

    [3] 王力.汉语语音史[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5:166~169,170~171,218,198,23.

    [4] 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M]. 上海:上海书店,1983:101.

    [5] 黄侃.黄侃论学杂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163.

    [6] 黄焯.古今声类通转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61.

    安徽中医学院(合肥,230038) 徐 麟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