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文献研究 > 正文

《黄帝内经太素》杨注反切的音韵学价值刍议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6-25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摘要:本文从4个方面论述了《黄帝内经太素》杨注反切的音韵学价值。1.为校勘《广韵》提供了旁证;2.为考察隋-中唐音系声、纽特点提供了直证;3.保留了古代的一些方音;4.为探究古代语音流转留下了珍贵资料。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黄帝内经太素》(以下简称科文本)是目前国内《太素》一书内容上的最全本。科文本《太素》杨上善注释中共有反切272例。通过对杨注反切的研究分析,笔者深切地感受到杨注反切具有很高的音韵学价值。为彰显杨注反切的音韵学价值,兹将笔者的分析心得缀成一文,以飨同道。

    为校勘《广韵》提供了旁证

    例1 《太素·卷第九·经脉之二》:“阳明之阳,名曰害蜚。”杨注:蜚,扶贵反。

    按:“蜚,扶贵反”,奉纽未韵。《广韵》作“蜚,扶涕切”,奉纽霁韵,《韵镜》无《广韵》此反切之位。清代训诂大家段玉裁在所撰的《广韵校本》、现代著名音韵学家邵荣芬先生在所撰的《切韵研究》、周祖谟先生在所撰的《广韵校本》中,曾先后指出《广韵》的“扶涕切”应正为“扶沸切”。“扶沸切”,奉纽未韵,正与杨注“扶贵反”同纽同韵。

    例2 《太素·卷第十一·输穴》:“刺上关者,呿不能欠。”杨注:呿,邱庶反。

    按:呿,邱庶反”,溪纽御韵。《广韵》作“呿,近倨切”,群纽御韵。邵荣芬先生曾指出,《广韵》的“近倨切”应正为“丘倨切”。[1]周祖谟先生亦指出:“近倨切,北宋本、巾箱本、黎本、景宋本均作丘倨切,与唐韵合。当据正。”[2]“丘倨切”,溪纽御韵,正与杨注“邱庶反”同纽同韵。

    例3 《太素·卷第十二·营卫气》:“纷纷(白分) (白分),终而复始。”杨注:纷,孚云反。

    按:“纷,孚云反”,敷纽文韵。《广韵》作“纷,府文切”,非纽文韵。邵荣芬先生曾指出,《广韵》的“府文切”应正为“抚文切”。[1]周祖谟先生亦指出:“府文切,与分字府文切音同,非也。府,切三作无,当是抚字之误。若作无,则与文武分反音同。元泰定本、明本作抚,极是。陈澧据改。”[2]“抚文切”,敷纽文韵,正与杨注“孚云反”同纽同韵。

    例4 《太素·卷第十三·身度》:“焠刺者,刺寒急。”杨注:焠,千内反,谓烧针刺之也。

    按:“焠,千内反”,清纽队韵。《广韵》作“焠,士内切”,崇纽队韵。邵荣芬先生曾指出,《广韵》的“士内切”应正为“七内切”。[1]周祖谟先生亦指出:“士,北宋本、巾箱本、黎本、景宋本均作七,与故宫本、敦煌本、王韵、唐韵合。当据正。”[4]“七内切”,清纽队韵,正与杨注“千内反”同纽同韵。

    为考察隋-中唐音系声纽特点提供了直证

    透过对杨注中唇音反切的分析,可以看出杨上善生活的时代唇音尚未分化。

    杨注中共有唇音反切47例。其中,除被切字和切语上字属重唇相切23例、轻唇相切11例外,还有13例的被切字和切语上字属于重唇与轻唇混切。此13例列表如下。

    序号 被切字(纽) 切语(纽)(韵)
    1 标(帮) 方(非)昭(宵)反
    2 砭(帮) 甫(非)廉(盐)反
    3 遍(帮) 甫(非)见(霰)反
    4 熛(滂) 芳(敷)照(笑)反
    5 熛(滂) 芳(敷)昭(宵)反
    6 亻必(并) 文(微)一(质)反
    7 悗(明) 武(微)槃(桓)反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