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文献研究 > 正文

《伤寒论》与《金匮要略》文献研究概述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5-10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在今存《伤寒论》与《金匮要略》本中,据林亿等考定,《伤寒论》有113方,《金匮要略》有262方。凡此医方,对方剂源流的考证,对方剂组合的解析,对方剂理论的研究,均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人曾有拙文发表(见《中国医药学报》1994年第二期及《碥石集》第五辑等),兹不烦述。而且,其临床疗效十分可靠。若辨证准确,用之得当,诚可收桴鼓之功。

    4.对古医学文献考证具有重要价值 前文“撰用医籍”一节,已据其自序,言及古医籍数种,其中《素问》、《九卷》及《难经》三种尚存世,余者如《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及《平脉》、《辨证》六书,均早佚。然据今本《伤寒论》与《金匮要略》诸篇,尚可见其端倪。如“伤寒例”一篇有文作“《阴阳大论》云”,说明本文出于《阴阳大论》,此书别书均不见称引,仅据此可知其内容乃以二十四气为本,以论人之变者。又据其引有“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为冬之怒”一段,语出《素问·脉要精微论》,可证此书当成在《素问》之后。

    “辨脉法”与“平脉法”两篇,当与《平脉》、《辨证》两书有关。其内容多又与《素问》论脉诸篇相近,而言“寸口、关上、尺中”三部,脉之轻重有三菽、六菽等,则出于《难经》。又“平脉法”一篇,起首一段为四字句韵文,其中“明”字归韵在“阳”部,而非“耕”部,凡此均可证,此文当在西汉初期及《素问》等之后编成。

    其余如《金匮》中妇人病及小儿病,或当有出于《胎胪》者;第二十四、二十五两篇中方,亦或有出于《药录》者。总之,《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内容,对研讨汉代某些亡佚之医籍,有重大考证学价值。

    5.创建了临床学科的学术体系 从今存《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书之体例可见,伤寒病是以三阴三阳病为题名,以具体证候为条目,结合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之辨证法则,确立治法,遣方用药,形成了一套理、法、方、药相互联接的诊疗体系,也为伤寒病学奠定了一个比较完整和系统的学术体系,为后世外感病学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对明清时期温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亦有重大影响。《金匮要略》则是以病名与证名并用的形式为题名,以具体证候为条目,为后世各科杂病学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对后世内、外、妇、儿等学科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总之,该书的学术体系,对后世临床学科的贡献和影响,是十分重大和深远的。

    6.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典范 从《伤寒论》与《金匮要略》的全部内容来看,它的学术价值不仅在于其继承了《黄帝内经》以来中医传统理论,具载了一批至今仍为临床常用的经典医方,更重要的是它把中医理论结合到临床实践中去,使理论成为现实,使实践有所指导,并在实践运用中有所发展。如《伤寒论·伤寒例》一篇,对外感热病,曾提及多种概念,如伤寒、温疫、温病、时行寒疫等,在病因方面,除提及“非其时而有其气”外,又有所谓“毒气”、“寒毒”、“异气”、“疫气”等,凡此种种,乃指有别于六淫之邪的一种能致人于病的异物。从病因认识方面,较之《黄帝内经》六淫学说更为深化,这也是通过医疗实践对病因学说的新发展。至于《内》、《难》等经典中提出的诸多理论,在《伤寒》、《金匮》论述疾病之篇章中均有充分的体现。故该书诚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典范。

    启示片语

    《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书,乃业医者必读之书,但由于其学之博大精深,故绝非浅尝辄止者所能知。若学无门径,亦难登堂入室。根据我个人数十年学习所得,聊陈治此道体会之一二。

    1.仲景学术的完整体系 前文已曾言明,《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书,本是仲景先生《伤寒杂病论》一书,后因多种原因,遂分为二。若据敦煌卷子本南朝时梁人陶弘景撰《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中云“张机撰《伤寒论》”之义,亦或在南北朝时期,已有此分化之本。而后世遂有《伤寒》与《金匮》分治之学。但就其学术思想的完整性而论,则两者必须兼治,方得其全璧。另一方面由于仲景著作,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成,又是一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临床医学著作,在学术上颇具继承性、创造性、兼容性、特异性、理论性、实践性等众多特点。故治仲景之学,若欲求源,首当求全。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