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中医肿瘤命名的现状
某些命名与西医肿瘤命名非常吻合的,并能准确地反映相关肿瘤疾病的性质及发展规律。如乳岩对应的是乳腺癌;噎膈对应的是食管癌;肠覃对应的是肠癌;伏梁对应的是胰腺癌等。
某些病名较为繁杂的,同病异名、同名异病的情况非常普遍。如癥瘕相当于现代医学中腹腔内恶性肿瘤,包括肝、脾、卵巢、胰腺及肾脏等肿瘤;胃癌在中医病名有翻胃、反胃、胃反、膈病等多个病名,给临床肿瘤工作者在文献整理与临床研究带来一定困惑。
某些中医肿瘤病名的命名缺乏肿瘤特异性,容易与良性疾病混淆,不能准确地反映相应肿瘤的疾病性质及发展规律。如恶性黑色素瘤,中医病名通常命名为黑痣,膀胱癌的中医病名通常命名为尿血,脑瘤的中医病名通常命名为头痛等。
中医肿瘤病名制定的设想
对于原本固定的肿瘤病名可沿用:如甲状腺癌,中医称为石瘿、肉瘿;乳腺癌称为乳岩;胰腺癌称为伏梁;食管癌称为噎膈;肠癌称为肠覃等,这些病名能够准确地反映相应肿瘤的疾病发展规律,应当予以保留。
根据肿瘤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加以命名:胃癌早期为胃反,晚期为虚劳等;肝癌早期名为肝积,晚期出现黄疸,病名为黄疸,出现腹水,病名为鼓胀等。
采用多病名并用模式来进行肿瘤疾病的诊断:如有可能,可采用多病名并用模式来进行肿瘤疾病的诊断。如肝癌并黄疸或腹水,可命名肝积、黄疸;肝积、鼓胀。
对于缺乏肿瘤特征的病名重新命名:如恶性黑色素瘤为黑痣,膀胱癌为尿血,脑瘤为头痛,前列腺癌为淋证、癃闭等,因缺乏对于肿瘤特征性的描述,现可遵从西医的病名,并逐步制定符合中医肿瘤特色及准确反映相应肿瘤的疾病发展规律的病名,如脑瘤命名为真头痛,以此有别于内科的头痛,使之具有肿瘤特征。
对于中医肿瘤病名较为混乱的肿瘤病名加以规范:失荣(石疽、恶核)相当于恶性淋巴瘤、颈淋巴转移癌。现应该加以区别,恶核相当于恶性淋巴瘤;石疽相当于颈淋巴转移癌。
确立较为严格的肿瘤命名规范:如体表肿瘤以岩命名,如乳腺癌,中医病名为乳岩;阴茎癌中医病名为肾岩等;如内脏肿瘤以脏腑的位置加积来加以命名。如肺癌为肺积;肝癌为肝积;肾癌为肾积。
应努力找寻体现肿瘤特性的命名,如转移瘤,可根据转移的部位加上传变瘤用以命名,如肺转移癌命为肺传变瘤,来体现肿瘤转移的特性,这对于今后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展 望
由于古代肿瘤病名的不规范,致后人学习、掌握起来困难。重视和掌握中医肿瘤病名特点,可更好地为学习、研究古文献服务,同时对于今后中医肿瘤临床及理论的发展意义重大。病名的确立,如果照搬西医病名,对于中医肿瘤的发展是不利的。有人提出西医诊断、中医辨证的诊病模式,这种提法,表明中医病名有其缺憾之处,同时,也反映对于中医病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中医肿瘤的病名,是对疾病的发展、变化的高度概括,不能完全用西医病名来诠解中医病名。中医有别于西医,如果取消中医病名,不利于了解疾病的规律,对中医肿瘤的发展是不利的。研究中医肿瘤病名,也为中医与西医更好的接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结合平台。
参考文献
[1] 李经纬.历代中医对肿瘤的认识[M].见:郁仁存,姜廷良,于尔辛主编.中医肿瘤[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2.
[2] 杨炳奎,曹振健,霍介格.肿瘤的中医命名与分类[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1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