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文献研究 > 正文

“校诂法”与“注释法”关系辨析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6-05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王冰注:“‘推而上之,上而不下,腰足清也’,推筋按之,寻之而上,脉上涌盛,是阳气有余,故腰足冷也。‘推而下之,下而不上,头项痛也’,推筋按之,寻之而下,脉沉下掣,是阴气有余,故头项痛也。”[4]

    吴昆注:“用指推而使上,若更上而不下,则为腰足清冷,阳气升而不降,故脉独难于下也。用指推之使下,若下而不上,则为头项疼痛,阳气滞而不利,故脉独难于上也。”

    张介宾注:“凡推求于上部,然脉止见于上,而下部则弱,此以有升无降,上实下虚,故腰足为之清冷;凡推求于下部,然脉止见于下,而上部则亏,此以有降无升,清阳不能上达,故为头项痛也。”[3]

    张志聪注:“推而上之者,以三指平按而审之,上而不下者,其气上盛下虚,当主腰足清冷也。推而下之,下而不上者,其气下盛上虚,当主头项痛也。外内论邪病之有余,上下论正气之不足。”[5]

    高士宗注:“推而上之者,医之手指向寸关尺之上以按之,脉随应指,上而不下,此上盛下虚,故腰足当清泠也。推而下之者,医之手指向寸关尺之下以按之,脉随应指,下而不上,此下盛上虚,故头项当强痛也。若按之至骨,不应于指,脉气少者,此阴盛阳虚,生阳之气不能上行,当腰脊痛而身有痹病也。”[6]

    这里关于切脉方法,有“推筋按之”;有“用指推之”;有“以三指平按之”。关于“上、下”含义,有指上脉、下脉;有指上、下方向;有指上、下部位。关于切脉部位,有按寸关尺,有循寸关尺以上或以下推循,如此等等,可见诠释义纷歧之甚。

    原典义与诠释义的这种“一对多”的关系状态,正是我们今天实现中医现代化所面临的难点所在,或者说是中医理论最薄弱的缺口所在。因为科学与非科学、科学与迷信、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矛盾冲突往往交织于此。因此说,我们今天在进行考证原典义和诠释义工作同时,还肩负着重要的历史责任,首先,要辨清其中科学与非科学的内容,以便于进一步对其中具有科学精神的内容进行科学诠释和理论提升。如上述所列举的《脉要精微论》篇关于脉诊的描述,这种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的自然学科领域里的问题,标准答案只应有一个。就需要在考证清楚原典义的前提下,统一认识并给予现代科学语言的描述。其次,分清科技与人文属性,以便于进一步在更高层次进行科技与文化的整合。中医古代医学体系蕴含了朴素的生态伦理思想、朴素的系统科学思想、朴素的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但如何充分深入认识自然与社会的复杂结构与规律属性,以探求人与自然、社会间的有序耦合和有机协同规律,则是在更高层次上将中医科技与文化进行整合的内容。

    原典义与诠释义的不统一性关系

    由于人们对事物认知程度的差异,或受一定历史时期里科研条件所限,对同一问题的理解就会有所偏差或局限,如:

    《素问·异法方宜论》:“南方者……其民嗜酸而食胕”。

    俞樾、吴昆、张介宾虽皆训“胕”为“腐”,但对“腐”义注解不一,俞樾认为是“食物不芳香也”;吴昆认为是“熟物也”;张介宾认为“豉鲊曲酱之属是也”。这里正确答案应该只有一个。再如:

    《素问·玉机真藏论》:“冬脉如营”。

    俞樾训:“营之言回绕也”,认为冬脉深沈状若回绕。注释派们皆以“脉来沉石”解,吴昆形容 “脉来沉石。如营兵之守也”,张介宾形容“如士卒之团聚,亦沉石之义”,高士宗形容“营,犹石也”。

    本篇描述的四季正常平脉当为:春脉如弦,夏脉如钩,秋脉如浮,冬脉如营。这里“弦、钩、浮、营”都是对四季生理脉象特点的总结,且都是静态性的描述。若训“营”为“营动”,或训为“回旋”,显然皆与文不相协。对“营”字及相关系列字,安徽大学郝士宏博士有过较为系统的考证:从“□”的字有两组同源系列。“荧、荣、蓥、莹、萤”等为同一系列源,皆与“光”义有关;“萦、营、茔、茕”等是另一组同源系列字,都有缠绕、回旋、圆曲之义。俞樾训“营”字似过于拘于其字本义。从上下文义、结合医理看,这里似乎与第一组同源系列字的意义有关,从“石之次玉者”引伸为石。况且《难经·十五难》之“营”就作“石”。故以通假训之,该作“莹”为妥。

下一篇:针灸大成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