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特别指出,中医的器官组织与西医同,而中医的生理系统由阴阳经络组合则与西医不同;六经藏象以脏器为中心与五行藏象同,而六经藏象系统既由表里经络、又由上下经络组合,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则与五行藏象系统不同。
在六经藏象系统中,表里脏腑经络和上下手足经脉做为内部联系、也即本质规律,调控着各系统的器官结构性功能和藏象综合性功能。
脏腑经络表里联系控制气血出入,脏经贮藏精气,腑经排泄化物,为阴阳对立运动过程;
手足经脉上下联系控制水火升降,寒热相错、燥湿相临、风火相值,为阴阳互根平衡过程。由于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太阳经为通体之巨阳,因此六经藏象系统在太阳经藏象系统总控下发生升降出入、开阖枢平衡运动。各藏象系统的脏腑经络自发主体性功能,又与他经的脏腑经络互相调节发生整体性功能,表现为三极阴阳基本规律的人体生命现象。
六经藏象的结构功能性规律,可以从各系统病理生理状态下及辨病辨证论治中得到进一步论证。
心为太阳经藏象系统主导器官,心藏神,主血脉。其“藏神”的内涵除了通常所谓心与脑的关系外,更直接也更重要的在于其心脏传导系统的自律性(窦房结等特殊心肌组织的固有激动性)。《灵枢·本神》谓“心藏神,脉舍神”,的确能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找到解剖学的基础——窦房结大量固有结细胞围绕窦房结动脉,窦房结动脉与窦房结在结构上极其相近——窦房结动脉进入窦房结后即失去外膜,固有结细胞代替了外膜,因此窦房结可视为窦房结动脉增厚的膜壁。“两精相搏谓之神”有着双重含义,一方面是心肌自律性继承了生命的基因遗传;另一方面是心肌自律性有赖于肌凝蛋白-肌动蛋白、肾上腺素受体-乙酰胆碱受体及G蛋白、离子通道、肌膜ATP酶、心房利钠肽等结构成分的相互作用。可见,“血气者,人之神” (《素问·八正神明论》),是古人非常朴实的猜想。
心与小肠合,心脏经温养小肠腑经,泌别清浊,精微入心脉化赤为血,输布周身,发散阳气,浊物下传大肠为糟粕;小肠与膀胱合,心火通过小肠温化膀胱寒水,产生诸阳主气,贯脊络脑,为通体之太阳,主一身之表,使腑精神明,抗御外邪。
发生心衰时,首先出现心主血脉功能不全,血瘀心脉,气短、倚息、夜喘;或心神萎靡,精神功能障碍,不寐、头痛、妄言;若手足太阳经脉失调,通体之太阳为之痹遏,则倦怠、乏力、形寒。进而膀胱气化失司,水饮停蓄,尿短、浮肿。乃至肠道静脉充血,不能分清别浊、取汁化赤为血,腹胀、纳呆、呕恶、便溏、消瘦等。治疗大法应当活血化瘀,益心宁神,温通心脉,利水理气等。
又如厥阴肝藏象系统标阴本风,从中见少阳相火为化。乙肝病毒入侵人体,犹如杂气之专入某脏经络,专发为某病。又如正邪中人,若有若无,若亡若存,莫知其情,莫见其形。勇者气行而已,怯者着而成病。初始风邪入通于肝,舍伏厥阴,禀藉中见少阳生生之气,渐渐淫虐,所谓“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脏,邪气发病”。肝为风邪所伤,血气生发不足,精气失荣,不能振疲起极,故谓“风客淫气,精乃亡,邪伤肝也”。继而邪势渐张,少阳相火郁发,阴血愈伤,所谓“风生高远,炎热从之,……风火同德”。
厥阴经以肝为主导,胆、包络、三焦为从属。肝体阴用阳,疏泄失司,气滞血瘀,日久常有肝积之变。肝不藏血,迫溢妄行,则吐衄、便血。胆为中清之腑,脏病及腑,郁热胶结,胆汁外溢,发为黄疸。三焦为决渎之官,肝络瘀阻,血化为水,凑渗灌注,决渎失职,水停为臌。包络为心主之脉,厥阴肝病,风火僭肆,内扰包络,或三焦受邪,循经逆传,蒙蔽包络,皆致昏谵痉厥,甚者危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