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习 > 中医理论 > 藏象学说 > 正文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学说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5-15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急躁易怒:肝为刚脏,主升主动,若肝郁气滞,气郁而化火,肝火亢盛,或肝之阴气升动太过,肝阳亢逆,则可致性情急躁而易怒。

    肾的阴阳气血失调

    肾为“先天之本”。主要生理功能是: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和水液代谢。肾的藏精功能失常,则或为肾失闭藏,精气流失,导致肾中精气不充足而亏虚,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或精不生髓,而导致髓海不足,骨质疏松等。肾的主水功能失常,则可导致水液代谢障碍,或为尿少、尿闭、聚水而为肿,或为尿多,小便清长、失禁等。

    由于肾中精气,含有“先天之精”,为一身之本,内寓真阴真阳,为全身阴阳之本。因此肾的生理功能失常,实际上即是肾的精气不足或肾阴肾阳的失调。

    肾的精气不足,主要包括肾精亏虚和肾气不固两方面。

    肾的阴阳失调,主要包括肾阴亏虚、肾阳虚损、命门相火过亢等方面。

    肾病常见症状及其发生机理

    阳萎、滑精、早泄、遗精:此皆生殖机能衰弱的表现,肾阳虚衰、命门之火不足多为阳萎;肾气虚损,精关不固,失其封藏固摄之权,则多为滑精或早泄;因梦而遗,谓之梦遗,多由肾阴虚,相火妄动所致。

    腰冷酸痛、下肢痿软:腰为肾之府,肾主骨。肾阳虚、肾精不充,则不能温煦或滋养腰膝,或寒湿、或湿热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故见腰冷酸痛,骨软无力,下肢痿弱。

    气喘:肺主呼吸,肾主纳气。肾气虚损,失其摄纳之权,气浮于上,不能纳气归元,故见呼多吸少而气喘。

    耳鸣、耳聋:肾开窍于耳,肾精可生髓充脑,脑为髓之海,肾阴虚、肾精不充,髓海空虚,则脑转(眩晕)、耳鸣如蝉、虚甚则耳聋失聪。

    骨蒸潮热:肾阴不足则肺阴虚损,肺肾阴虚,阴不制阳,则虚热内生,而见骨蒸潮热。

    虚烦失眠、健忘:多由肾阴不足,心肾不交,则虚烦而难寐。肾精亏虚,髓海不充,轻则记忆力减退,重则健忘。

    小便不利,尿闭、水肿:多由肾阳虚损,气化失司、关门不利,水液不能蒸化或下输所致。水液排出不畅,则小便不利;气化障碍则尿闭不通;水邪泛滥于肌腠,则发水肿。

    尿频、遗尿:系由肾气虚衰,封藏固摄失职,膀胱失约所致。

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六腑的共同特点是传化水谷,它们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在饮食水谷的消化、吸收和排泄过程中的相互联系和相互配合。饮食摄入人体之后,经胃的腐熟而下传至小肠进行进一步的消化,以分清浊。其中清者为水谷精微,通过脾的转输以营养全身;剩余的水液经肾入膀胱,成为尿液排出体外;浊者为糟粕,进入大肠传导为粪便,从肛门排出体外。在消化、吸收及排泄的过程中,胆汁排泄入胃以助消化,而三焦的气化作用,则促进饮食水谷传化功能的正常进行。

    六腑之间在病理上常相互影响,如胃有实热,伤及津液,可致大肠传导不利,出现便秘;大肠燥结,便秘不通,也会使得胃失和降,出现恶心、呕吐。此外,脾胃湿热,常熏蒸肝胆,使得胆汁外溢,而出现黄疸。胆火过盛,则会影响至胃,出现呕吐苦水等症状。

肺与大肠

    生理与病理

    一、肺 肺位于胸腔,上达气道,喉为门户,开窍于鼻,为气体出入之所,司呼吸,主气的生化和分布,助血液循环而贯通百脉。肺的主要生理病理如下:

    (一)主气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