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习 > 中医理论 > 藏象学说 > 正文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学说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5-15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骨为人体重要的支架,骨内藏髓,髓能养骨,故骨之生长和功能,取决于肾中精气的盛衰。

    骨的病机,主要表现于骨弱失养,痿软无力或变形。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水谷失养。

    脉的功能失调

    脉为血之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脉道以通利为顺。津液枯涸、脉失濡养,痰浊内阻、气机不畅,或寒凝瘀阻等,均可引起脉道不利,而致气滞血瘀,从而引起气滞血瘀之处的疼痛、肿胀或麻木,甚则出现局部肌肉萎缩,坏死等。

    女子胞的功能失调

    女子胞,又称胞宫,即是子宫。女子胞的生理功能是主月经和孕育胎儿,故女子胞的生理功能失调,主要表现在经、带、胎、产的异常。

    导致女子胞生理功能失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 气血失常,胞宫功能失常。

    血热,肝不藏血或疏泄太过,热扰血液,迫血妄行;气虚,脾不统血,冲任失于固摄,均可导致月经先期、量多,行经期延长,甚则崩漏等病理表理;若血随气火上逆,则可见经行吐衄,产生倒经。气滞、血瘀;或气血不足,或阳气不足、下元虚寒、胞宫虚冷,则可导致血行涩滞,而见月经后期、经行血量过少,痛经或闭经,或为症瘕等病症。寒湿或湿热下注胞宫,可引起胞宫生理功能失调。湿热下注胞宫,则可见黄赤带下,或崩漏;寒湿阻滞胞宫,可致痛经、闭经或白带等。

    2.心、肝、脾、肾功能失常,胞宫的功能失常。

    心、肝、脾、肾功能失调,不仅可以引起气血的失调,而且,还可以导致胞宫的功能失常。如因思虑伤心,心血暗耗,营血不足,血海不充,则易发生月经不调、经闭、不孕等病症,如中气虚陷,升举之力减弱,胞宫因而下垂脱出,则为阴挺等。

    3.冲任失调,胞宫功能紊乱。

    冲脉和任脉均起于胞中,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二脉的气血充盈,乃是胞宫生理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如受寒饮冷,则血凝气滞;邪热内扰,则迫血妄行;痰湿下注,则经脉气血失利;情志抑郁,则气滞血瘀;大怒,则气逆火动,血行妄乱;劳倦过度,则伤气;气虚则血失统摄等,凡此种种,均可造成气血失和,运行失常,从而导致冲任失调,胞宫功能紊乱。

五脏的阴阳气血失调
   

    心的阴阳气血失调

    心是脏腑中最重要的脏器,被尊称为“君言之官”。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和主神志,这是心阴、心阳和心气、心血协同作用的结果。

    心阳、心气的失调,主要表现为心的阳气偏盛和心的阳气偏衰两个方面。

    心的阳气偏盛,即心火旺。一般可发为两类,凡由于邪热内蕴,痰火内郁或由于情志所伤,五志过极化火所致者多属实火;劳心过度、耗伤心阴心血,或由全身之阴血不足,而致心的阳气相对亢盛者则多属虚火。心的阳气亢盛可导致躁扰心神,或血热妄行,而导致各种出血,或心火上炎或下移。

    心的阳气偏衰,即是心的气虚和阳虚。多由于久病耗伤,或禀赋素虚,或年高脏气衰弱所致。主要表现为心神不足,血脉寒滞及心气虚衰。

    心阴、心血的失调,主要有心阴不足、心血亏损,以及血心瘀阻等。

    心病常见症状及其发生机理

    心悸怔忡:多因心阴、心血亏损,血不养心,心无所主,而悸动不安;或因心阳、心气虚损,血液运行无力;或因痰瘀阻滞心肺,气血运行不畅,心动失常所致。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