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习 > 中医理论 > 中医基础 > 正文

中医基础理论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5-20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水湿痰饮同源而异流,分之为四,合之为一,他们都是人体的津液在输布和排泄过程中发生障碍,停留于体内而形成的病理产物。一般认为湿聚为水,积水成饮,饮凝成痰,因而就形质而言,稠浊者为痰,清稀者为饮,更清者为水,而湿乃水液弥散侵渍于人体组织中状态,其形质不如痰饮和水明显。由于水湿痰饮均为津液在体内停滞而成,因而许多情况下水、湿、痰、饮并不能截然分开,故常常统称“水湿”“水饮”“痰湿”“痰饮”等等。
    瘀血是指体内血液停滞,不能正常循行,它即指积于体内的离经之血,又包括阻滞于血脉及脏腑内的运行不畅的血液。
    凡体内湿热浊邪,蕴结不散,或久经煎熬,形成砂石样的病理产物,称为结石。
    外伤包括枪弹、金刃伤、跌打损伤、持重努伤、烧烫伤、冻伤、溺水、虫兽伤和雷击伤等。
    所谓药邪是指用药不当造成疾病的一种致病因素。
    所谓医过是指医生的过失。
    第七章
    发病指疾病的发生过程(包括原病与复发等),这是机体处于病邪的损害和正气的抗损害之间的矛盾斗争过程。
    疾病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但概括来说,又不外乎病邪作用于人体引起损害和正气抗损害这样两个方面的矛盾斗争过程。
    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简称“邪”。一般说来,邪气即包括六淫、疠气、饮食失宜、七情内伤、劳逸损伤、外伤、寄生虫、虫兽所伤等,有时也包含着机体内部继发产生的病理代谢产物,如痰饮、瘀血、宿食、内湿等等。
    正邪相搏,前人又称之为“真邪相搏”、“真邪相攻”、“真邪分争”等。它反映了疾病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中,正气抗邪和邪气损正的矛盾斗争关系。
    正气即人体的生理机能,主要指其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抗邪能力,以及康复能力,简称为“正”。正气包括的范围十分广泛,例如:脾胃滋养全身的功能;肾中精气调节全身阴阳的能力;卫气的护卫肌表和驱邪外出的能力;经络系统调节机能平衡的生理功能等;均属于正气的范畴。
    影响发病的因素很多,除致病邪气外,自然与社会环境、体质因素、情志因素、饮食营养与锻炼等均与疾病 和健康有着密切关系。
    由于邪气的性质、强弱和致病途径不同,人的体质和正气的强弱也各有差异,因此在发病的形式上表现为各种不同的类型。概括起来大致包括感邪即发、伏而后发、徐发、继发、合病与并病、复发等六种发病类型。
    第八章
    病机即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亦即疾病作用与人体,致使机体某一部位或层次的生理状态遭到破坏,产生或形态,或功能 ,或代谢等方面的某种失调、障碍或损害,且自身又不能一时自行康复的病理变化。
    中医病机学说的特点,主要表现于根据以五脏为中心的脏象理论,一般多是把局部病理变化同机体的全身状况联系起来,通过脏腑组织经络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关系来探讨疾病的发展传变规律,从而形成了注重整体联系的病理观。
    中医病机学的结构和主要内容,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和层次:①基本病机,包括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失常、以及津液代谢失常等,②系统病机,包括外感热病病机(如六经病机、卫气营血病机和三焦病机等),经络病机、脏腑病机、形体病机、官窍病机等,③症状发生机理,包括全身症状和各系统病变常见症状之发生机理;以及病变的传变等几部分。
    机体对于各种不同的致病因素所引起的损害作用,都是以邪正盛衰和脏腑经络等组织的阴阳、气血及津液代谢等的失调或障碍或虚损等为基本规律发生病理反应的。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