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感冒
感冒是常见的、因感受四时之邪气引起的外感病。以头痛、鼻塞、流涕、咳嗽、喷嚏、恶寒、发热、周身不适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病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为多见。病情轻者称为“伤风”,重者或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症状相似者则称为"时行感冒"。西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均属于本病范畴。
1、病因病机
正气内虚,六淫之邪乘虚而入肺卫,邪正相争而发病。
(1)六淫侵袭:四时不正之气太盛或时行病毒侵袭人体而致病。主要是感受了以风邪为主的外邪,在不同季节时令,风邪往往与其他当令之时气相合而伤人。因此,感冒在临床上又有风寒、风热、挟暑、挟湿之不同证型。
(2)人体正虚,卫外功能下降,外邪乘虚而侵入人体。如生活起居不当、寒暖失调、劳倦过度,乃致肌腠疏懈,卫表不固,外邪内侵而病。
外邪经口鼻、皮毛而入,首先犯肺,因卫表不和、邪正相搏而见恶寒、发热、头身痛;外邪犯肺,气道不畅,肺失宣降而见鼻寒、流涕、咳嗽、咽痒、痛。若感受时行病毒则病情较重,且有变生他证的可能。
2、辨证论治
(1)风寒感冒:
证候:恶寒发热,头身酸痛,鼻塞声重、喷嚏频作,咽痒咳嗽,鼻流清涕,痰多稀薄,口不渴,或喜热饮,无汗,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主方:荆防败毒散。
(2)风热感冒:
证候:发热、微恶风寒,或有汗出,头痛鼻塞、鼻流浊涕,口干而渴,或喜冷饮,咽喉肿痛,咳嗽痰稠不易咳出。舌苔薄黄,脉脬数。
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清热。
主方:银翘散。
(3)感冒挟湿证:
证候:恶寒,身热不扬,头胀如裹,肢体酸重。或伴头痛、胸闷,恶心、呕吐、口淡、苔腻、脉濡。
治法:疏风散湿,或芳香化湿,解表和中。
主方:羌活胜湿汤,或藿香正气散。
(4)感冒挟暑证:
证候:身热有汗,心烦口渴,小便短赤胸闷纳差,舌苔腻、脉濡数。并伴有感冒症状。
治法:清暑解表、芳香化湿。
主方:新加香薷饮。
3、辨证施护
(1)一般护理:
①保持空气新鲜,定时开窗换气,避免对流风,做好空气消毒。时行感冒要进行呼吸道隔离。
②观察病人体温变化,每日测2~4次。观察恶寒与发热的程度及变化。
③观察咳嗽及痰、涕性状以辨证。
④观察脉象以辨别证型及判断病势的顺逆、有无变证先兆。
(2)风寒感冒:
①一般护理。
②室温宜偏暖,宜加衣被。恶寒身痛者应多休息。
③风寒之邪由汗解、服用发汗药应趁热服下,稍加衣被,取微汗。但勿使大汗淋漓而伤阴亡阳。
④汗后及时用温毛巾擦干,勿使当风受凉而复感。
⑤高热无汗者不可冷敷或酒精擦浴,以防毛窍闭塞而邪无出路。
⑥可配合针刺退热用泻法,取大椎、曲池、风池、合谷等穴。鼻塞加迎香穴,头痛加百会、太阳等穴位。
⑦轻症可自服生姜、葱白、芫荽煎汤,可发汗散寒。
⑧饮食宜清淡、半流食,可用胡椒粉、姜末葱等辛味发散的调味品,以散寒。忌生冷,油腻食品。
(3)风热感冒:
①一般护理。
②室内宜通风凉爽,但避免直接吹风,发热身痛者卧床休息。
③辛凉解表药宜偏温凉服,药后观察出汗、体温、伴随症状的变化。若汗出热退身凉脉静则为正卫胜邪,可不必尽剂。
④发热口渴可予温开水或清凉饮料,补充津液。也可食用多汁水果如西瓜、葡萄、荔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