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②一般护理内容。
③咳嗽较重时,可临时服咳嗽合剂10ml,或复方甘草合剂,或通宣理肺丸。忌服梨膏冰糖蒸汁或冰糖蒸梨汁,以免滋润过早,邪不外达。
④忌食生冷瓜果,及肥甘滋腻之品。
(3)风热咳嗽:
①参照"风热感冒证"护理。
②一般护理内容。
③咳嗽时可服止咳楷杷露10~20ml,或服用桔红丸。
④平时可食梨、枇杷等水果。
⑤忌辛辣、肥甘、厚味,戒烟慎酒。
⑥痰粘难出,除翻身拍背排痰等,可用鱼腥草或黄芩注射液配液雾化吸入,消炎止咳稀化痰液,便于排出。
(4)燥热伤肺:
①一般护理内容。
②参照"风热咳嗽"护理。
③鼻干咽痒干咳,可服用止咳枇杷露、养阴清肺膏,亦可梨膏加川贝粉调服。
④平时可食用川贝炖梨、百合银耳羹。
⑤干咳痰中带血时,密切观察出血量,出血多时报告医生。
(5)痰湿蕴肺证:
①一般护理内容。
②病室温度不宜太高。
③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④注意饮食调护,食饮有节,配食健脾利湿化痰食品,如薏米、赤豆、山药,忌食糯米等粘甜食品,及肥厚油腻之品,以防碍脾助湿生痰。
(6)痰热壅肺证:
①一般护理内容。
②参照"风热咳嗽证"护理内容。
③肺热咳嗽可服用桔红丸、枇杷露。
④肺热咳嗽可配食枇杷叶粥、鲜芦根粥等。
(7)肺气虚证:
①一般护理。
②咳痰无力时,要协助排痰。
③肺气虚易感外邪,慎起居,防感冒,勿汗出当风。
④注意休息,勿过劳,以免劳倦更伤正气。
(8)肺阴虚证:
①一般护理内容。
②参照"燥热咳嗽"护理。
③可予养阴清肺膏10g,每日二次服。
④干咳痰难咯出时,可予雾化吸入稀化痰液,湿润咽喉。
⑤观察有无痰中带血,血量多少,必要时报告医生予以止血治疗。
⑥可配补养肺阴之食品,如玉竹粥、沙参粥、糯米阿胶粥等。
4、养生指导
(1)外感咳嗽愈后要重视锻炼身体,增强抗御外邪的能力。
(2)内伤咳嗽久病体虚,要重视合理调养,慎起居避风寒,调饮食戒烟酒,宜进补益食品。也需根据体力适当散步、作呼吸操、太极拳、气功等轻量的体质锻炼,以逐渐增强正气。
哮喘
哮喘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喘咳疾患。发作时喉间有哮鸣音、呼吸急促困难,甚至张口抬肩、喘息不能平卧,咯吐大量粘痰后缓解。发作时间短者数分钟或数小时,长者可持续数天。
喉间哮鸣有声者为哮证,呼吸急促困难者为喘证。由于哮与喘常常并见,故称为哮喘。临床上所见哮必兼喘,而喘不一定有哮。西医学中的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以及肺炎、肺气肿、心源性哮喘等在发生呼吸困难、气息急促的阶段,可属本病范畴。
1、病因病机
(1)外邪袭肺,肺气不宣,烟尘花粉刺激,导致肺气壅阻。寒凝津液或热蒸津液成痰,痰阻气道,气道不畅、肺气不宣,发为哮喘。
(2)饮食失节,或嗜酒伤中,脾失健运,痰湿内生,上干于肺,壅阻肺气而发哮喘。痰湿久蕴化热,痰热交阻,壅滞肺气则发为热哮或热喘。
(3)情志失调,忧思气结,肝郁气滞,肺气痹阻,不得宣降,发生哮喘。
(4)久咳伤肺,气失所主,久病及肾或年老肾虚,或劳欲伤肾,肾失摄纳;或肾阳衰微不能化气行水,水凌心肺,而引起哮喘。
2、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