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 |
取 穴:
常用穴:印堂、迎香、鼻通。
备用穴:百会、合谷、风池。
鼻通穴位置:鼻骨下凹陷中,鼻唇沟上端尽处。本穴又名鼻穿、上迎香。
操 作:
常用穴为主,酌加配穴1~2穴。常用穴每次取2穴,其中印堂必取,另二穴轮用。印堂穴用1.5寸30号毫针,以提捏法进针,刺入2分,得气后针尖向下,沿皮下慢慢刺入1寸,用捻转结合提插,使针感到达鼻准头,内及鼻腔。迎香穴和鼻通穴,分别以以1.5寸和1寸30号毫针,先刺入2分,得气后针尖朝向印堂方向沿皮斜透刺,至鼻腔有发胀感为宜。留针20分钟,每隔5分钟行针1次。百会穴用艾卷作雀啄灸,灸15~20分钟。余配穴得气后,施平补平泻之法,继而接通电针仪,连续波,强度以患者可耐受为宜。持续30分钟。上述方法,每周1-2次,10天为一疗程。
效 果:
以上法共防治160例,临床控制105例,显效28例,有效2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7.5%。
注意事项:
(1)据著者体会,本法操作的关键在于获得满意的针感,尤其是迎香和鼻通穴,否则影响效果。
(2)从第二疗程起,可每周1次,且仅用灸法即可可。
- 指针 -
取 穴:
常用穴:分2组。(1)鼻通、迎香;(2)合谷、少商。
操 作:
每次取一组穴,两组交替应用。第一组穴操作:令病人取仰卧位,医生位于病人之右侧,以右手拇指桡侧缘(预先敷以脱脂棉,防止切伤病人皮肤),切按选定的穴位。切按时,拇指伸直,其他手指自然弯曲呈半握拳状,逐渐向下用力,使局部产生酸、胀等得气感。第二组穴位操作:用双手拇指指腹(或偏峰)上敷脱指棉,切按在选定的穴位上,缓缓用力切按,使病人得气,产生酸胀感。上述每个穴位,均需切按5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停治一月,再巩固治疗5次。
效 果:
以上法共治600例,结果,临床控制440例,有效157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98.2%。
注意事项:
(1)在应用指针,要注意手法,其一般要求是用一手拇指偏峰切穴位,先轻切之,逐渐加压,操作中适当加指颤动作,最后逐渐减压结束治疗。
(2)切按前,要修剪指甲,以防切伤皮肤。
(3)本法较为简便,适于家庭防治。
- 耳穴压丸 -
取 穴:
常用穴:内鼻、外鼻。
备用穴:咽喉、肺、肾上腺、内分泌。
操 作:
常用穴必取,酌加1~2个配穴。以王不留籽或磁珠(磁场强度380高斯),置于0.7×0.7厘米见方的胶布上,贴压于预先消过毒的耳穴上。每次贴一侧耳。贴完后即行按压,直至耳廓充血。嘱患者自行按压,每日3次以上,力度适中,每次按压30次。3~4日换贴1次,两耳交替进行。4次为一疗程,疗程间停治3天。一般防治二疗程。
效 果:
共防治122例,结果临床控制64例,有效54例,无效4例,其总有效率为96.7%。
注意事项:
(1)本法亦可改用耳针法,留针半小时。效果相似。
(2)本法可作为其他防治方法的辅助方法。
(3)本法可在家庭中应用。
- 艾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