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针(脑梗塞)
(一)取穴
主穴:上焦、下焦。
(二)治法
主穴均取,以患侧为主,可根据情况配合健侧。先用点眼棒或三棱针柄在眼周眶区的范围内,轻轻按压穴区,以出现酸、麻、胀、重或发热、发凉及有舒适感处作为刺激点。针刺时,以左手指压眼球,使眼眶皮肤绷紧,右手持32号5分毫针,轻轻刺入,在经区界限内沿皮直刺或横刺,不用手法。根据症情,顺着眼针经穴分布顺序进针为补,反之为泻,留针5~15分钟,每日1次。
(三)疗效评价
本法只限于神志清楚,肌肉、肢体均未变形,肌力在0~3度的急性脑梗塞患者。共治453例,总有效率在97%左右(痊愈率23.1%)[15,16]。
拔罐
(一)取穴
主穴:胸椎2~8夹脊穴,腰椎1~5夹脊穴。
(二)治法令患者取卧位或正坐位,选取上述穴位,常规消毒后,迅速将针刺入皮下,然后针头斜向椎体缓慢深刺,当有麻胀感觉时立即停止进针,并将针退出。然后以闪火法在针刺部位上拔罐,或用真空拔罐器吸拔。每日或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天。
(三)疗效评价以上法共治104例,结果基本痊愈(肢体功能大部分恢复,生活自理,并能做轻微劳动)59例,显效(肢体功能恢复,可扶杖行走,生活可自理)19例,有效(肢体功能部分恢复,尚不能生活自理)2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1%[17]。
穴位敷贴
(一)取穴
主穴:气海、命门。
(二)治法
敷药制备:黄芪60g、威灵仙60g、鹿角霜60g、赤芍20g、川芎30g。上药混匀制成酒精浸膏。再取肉桂9g、丁香9g,提取其挥发油加入浸膏中,脱去酒精,制成乳剂,置于冰箱中备用。
使用时,将乳剂均匀涂在两块小方纱布上(涂药面积4cm×4cm),分别置于2个主穴上,然后在纱布上用坎离砂腰带固定加温。每日1~2次,每次1小时,二周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本法主要用于中风后智力障碍者。
疗效判别标准:痊愈:自觉症状消失,计算力、定向力、记忆力基本达到5级;显效:自觉症状明显好转,“三力”中有二项以上提高1级以上,或其中一项提高2级以上;有效: 自觉症状好转,“三力”中有1项提高1级者:无效:均无好转。
共治65例,痊愈5例,显效20例, 有效9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达100%[18]。
【主要参考文献】
[1]吴明德。危重之中风证治愈之报告。针灸杂志 1951;1(4):23。
[2]王文锦。针灸配合中药治疗急性脑出血昏迷34例临床初步观察。中医杂志 1959;(10):51。
[3]黄羡明,等。40例中风辨证论治的体会。上海中医药杂志 1964;(1):13。
[4]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进展》。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318~319。
[5]李惠芳,等。头针及针灸治疗脑血管病偏瘫318例疗效分析(附一例报告)。北京医学 1980,(4):256。
[6]蒋树达,等。针刺治疗急性中风病人的疗效和血液流变学变化的观察。中国针灸 1983;3(6):1。
[7]邱茂良,等。针刺对中风患者脑血流图与血液流变学等治疗后的变化观察。中国针灸 198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