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疗效评价
用上法共治疗40例,显效10,好转16,无效14,有效率为65%[11]。
【主要参考文献】
[1]向日。震颤麻痹。大众针灸 1955;(2):21。
[2]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华山医院神经科,等。头针治疗遗传性共济失调和震颤麻痹的初步观察。新医学(神经系统疾病副刊) 1975;(1):10。
[3]张剑秋。震颤麻痹性瘫痪治验。上海针灸杂志 1983;(1):23。
[4]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华山医院中医科,等。针刺治疗遗传性共济失调和震颤麻痹的初步观察。全国针灸针麻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一),1979:52,北京。
[5]陶怀玉,等。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震颤麻痹42例临床观察。中国针灸 1989;9(5):17。
[6]焦顺发。头针,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2:126。
[7]成都中医学院针灸科。头针治疗震颤麻痹综合征30例病人的治疗体会。成都中医学院学报 1978;(2):63。
[8]秦亮甫。针刺治疗震颤麻痹症30例。上海针灸杂志 1989;8(3):18。
[9]蒋达树,等。针药并用治疗震颤麻痹113例疗效观察。中医杂志 1990;31(12):29。
[10]奚桂芳,等。45例针剌和中药治疗帕金森氏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上海针灸杂志 1995;14(增刊):54。
[11]陈利国。针刺治疗震颤麻痹40例临床观察。中医杂志 1996;37(4):216。
[12]金钰钧。矩阵针灸对震颤麻痹的康复医疗。 针灸临床杂志 1998;14(3):5。本文由【中医诊疗网】整理:www.zlno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