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诊疗 > 针灸大全 > 正文

震颤麻痹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6-13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三)疗效评价
    疗效评判标准:显效:震颤部分停止,历时6个月以上,肌强直基本恢复正常,全身情况接近正常,能恢复工作,但半年后复发;好转:静止时震颤停止8小时以上,肌强直和全身情况明显好转;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改善。共治34例,4例为个案[6],余30例按上述标准评定:显效13例(43.3%),好转16例(53.3%),无效1例(3.4%),总有效率为:96.6%[7]。头皮针治疗,据我们体会,在早期本病患者的开始治疗阶段,效果较为明显。
 
    综合法
    (一)取穴
    主穴:舞蹈震颤区(头穴);百会、哑门、风池、曲池、消颤、外关、阳陵泉、太冲。
    配穴:气血不足加足三里、合谷;肝肾阴虚加三阴交、复溜;痰热动风加阴陵泉、丰隆。
    消颤穴位置:少海穴下1.5寸。
    (二)治法
    主穴为主,据证加配穴,每次取4~5穴。头穴刺入后通以脉冲电流,连续波,频率250~300次/分。主穴之体穴,以平补平泻法,配穴据证施以补泻之法。均留针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并配合服消颤丸(以天麻、钩藤、珍珠母、僵蚕等制成重9克的蜜丸)或定风胶囊(内含羚羊角粉、洋金花等)和水木冲剂(山萸肉、钩藤、天麻、丹参等),每日2次,每次服2丸或2包。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158例,结果痊愈1例,显效38例,有效92例,无效27例,总有效率为82.9%[9,10]。
 
    体针(之一)
    (一)取穴
    主穴:四神聪(或四中穴)、风池、颊车、曲池、合谷、阳陵泉、太冲。
    配穴:口干舌尖红加复溜,腰脊强直酸痛加命门、肾俞,便秘苔黄加足三里,言语不利加上廉泉、聚泉。
    四中穴位置:四神聪各外开1寸处。
    (二)治法
    主穴每次取4~5穴,据症加配穴。用30~32号毫针,四神聪或四中穴以1.5~2寸针向百会穴进针1或1.5寸,风池穴向对侧眼部进针1.5寸,颊车穴针尖向同侧下关穴进针1.5寸,余穴常规剌法。采取捻转补泻法。其中,主穴均用泻法,复溜、命门、肾俞施补法,足三里、上廉泉、聚泉用泻法。除上廉泉、聚泉速刺泻法不留针外,余穴均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每隔10分钟作1次捻转补泻法。隔日针刺1次,10次为一疗程,停针7天,继续下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以肢体震颤、步行前冲、言语蹇涩、面肌表情、手指内收的改善作为疗效五项指标。临床痊愈:五项症状消失,恢复正常;显效:五项症状减轻50%以上;有效:五项中有二项减轻50%以上;无效:五项症状减轻不明显。共治疗95例,临床痊愈10例(10.5%),显效31例(32.6%),有效34例(35.8%),无效20例(21.1%)。总有效率为78.9%[7,12]。
 
    体针(之二)
   (一)取穴
    主穴:风池、完骨、天柱、哑门。
    配穴:偏于风水者加合谷、曲池;偏于痰火者加丰隆、曲池;兼见瘀血者加青灵、内关;偏于肝阴虚加太溪、三阴交。
    (二)治法
    用32号1.5寸毫针,完骨进针1寸,针尖向鼻尖,风池进1.2寸,针向同侧眼睛,天柱垂直进针1寸。均用捻转,平补平泻,哑门垂直进针,针尖略向下,患者头部不得前后俯仰。并在0.5~1.2寸范围内提插3次。配穴除太溪用补法,其余均用泻法。留针30分钟,隔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下一篇:颈椎病(1)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