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另外,80年代中期曾出现过一种电热银针,对颈肩腰有一定效果,原理亦和热针法相似,但报道较少,故从略。
适应病症
主要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胃脘痛、痛经、哮喘等病症。
十一、阻力刺法
阻力刺法,又称动刺法,是在相对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对阻力痛点(即动痛点)的针刺来治疗病症的一种刺法。本法源于《内经》治疗经筋病的“以痛为俞”之说,但有较大的革新。本法的主要特点是突出三个“动”字,即取穴时选用“动痛点”,针刺手法强调“动刺法”,针刺体位要求选择“动体位”。阻力刺法为近年在临床上逐步推广的一种刺法,它一反传统的以“静”为主的针刺法(如静留针、静体位等),强调医患配合,以动为主,以痛制痛,对某些病症,确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加之本法用针少,操作较为简便,可以在任何场合治疗,不受设备条件的影响,故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适应病症
本法主要适用于颈、肩、腕、腰、膝、踝等部位的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尤以急性扭挫伤为佳。一般来说,病程愈短,疗效愈好。
十二、腕踝针刺法
腕踝针刺法是在腕部和踝部特定部位针刺的一种特殊针刺方法。它是在《内经》有关皮部理论的启发和指导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腕踝针刺法的探索虽早在本世纪60年代就已经开始,而正式作为一种刺法由上海市针灸工作者提出并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则是在70年代初期。
腕踝针刺法的最鲜明的特点,它和传统的针刺法强调“气至而有效”的基本观点相反,要求在针刺过程中不出现任何得气感应,包括患者的主观得气感(诸如酸、胀、重、麻)和术者的客观得气感(诸如感觉针具沉、紧、涩、重等)。而腕踝针刺法的治疗效应,正是依靠这种无针感来获得的。为何针刺无针感而照样能治病,有人推测可能与隐性得气有关,但尚缺乏证据。但是20余年来各地针灸工作者所共同积累的经验表明,腕踝针刺法在不少病症中的效果是肯定的,特别是它操作简便、对机体损伤微小、安全、无针感,颇受医家和病者欢迎,是一种有推广价值的刺法。
适应病症
腕踝针刺法的适应病症相当广泛,迄今已应用于多种急性病症。它对疼痛性疾病,诸如血管性头痛、腰扭伤、牙痛、关节痛、痛经等止痛作用明显,起效迅速;对心律失常、急性乳腺炎、哮喘、癔病、急性结膜炎等也有较好的效果。
十三、现代急症灸法
目前,我国针灸界在临床与研究上偏重于针刺,对灸法注意不够。急症灸法亦如此,因此有必要大力发掘、提高和创新。
艾卷薰灸因其种种优点已经成为现代灸治急症的主要方法。近年来,着肤灸也重新得到重视,在急症防治上证明有较好的效果。下面将各种灸法的具体操作及其适应症作一简略介绍。
1.艾卷灸
(1) 回旋灸:将艾条一端燃着,与施灸处皮肤距2cm~4cm(依症情定),来回旋转移动。此法适于位在浅表、病灶面积较大之急症,如痈疽肿毒之类。宜由痛灸至不痛或不痛灸至痛。
(2) 雀啄灸:燃着的艾条与所灸经穴无一定距离,一高一低如雀啄食似的上下移动。此法温热感较强而灸灼面积较小,主要用于治疗各种脏腑病变所致的急症。
2.隔物灸
(1) 隔姜灸:以鲜姜切成3mm厚薄片,中间用针刺数孔,平贴于穴位上,然后置艾炷于其上燃着,感到灼痛时更换艾炷。直至灸处皮肤潮红、按之灼热止灸。因生姜性温,适用于骤感寒邪所致的呕吐、腹泻等急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