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适应病症
用巨针法疗效较好的有以下急性病症:痈疽、多发性神经根炎、坐骨神经痛、肌肉劳损、痛经等。
七、皮内针法
皮内针法是以特制的小型针具或普通毫针固定于腧穴或特定部位的皮内或皮下,进行较长时间埋藏的一种针法。皮内针法实际上是留针法的发展,约于本世纪60年代应用于临床并获得推广。
皮内针法的一个最重要特点是将针具固定于穴区,使之产生持续长时间的刺激,以发挥较好的治疗作用。同时,又不妨碍病人的各种活动,因此,临床上用得最多的是耳穴。耳廓易于固定,面积小,解剖标志分明,穴位定位也较容易。近年,还常用于某些体穴。还有医者在头皮针穴区进行埋针,也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
适应病症
皮内针法可用于多种急性病症。包括多种疼痛性疾病(如神经性头痛、偏头痛、胃痛、胆绞痛、三叉神经痛等)、软组织损伤、麦粒肿、急性结膜炎、痛经等。
八、指针法
指针法又称点穴法,系以手指代替针具对人体穴位或特定部位进行刺激而产生防治疾病作用的一种方法,指针法在我国古代医学文献多有载述。最早明确提到本法的是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救卒中恶死,“令爪其病人人中,取醒。”明代著名针灸学家杨继洲,在其所撰《针灸大成》一书中,还选载了指针疗腰痛的医案一则。至清代,指针一法更被广泛应用。现代,则无论在操作方法及应用范围等方面,均较古代有进一步发展。
大量临床实践证明,指针综合了针刺和推拿的特点,具有疏经通络、醒脑止痛、调整脏腑功能等多方面作用,且较之其他穴位刺激法更为经济、简便、安全,特别适宜于老人和儿童。所以是一种颇值得推广的方法。当然,指针也有其局限性,一般多作为临时急救用.
适应病症
指针治疗病症颇广,多用于各类疼痛性和功能性急症,诸如:晕厥、胃痉挛、胆囊炎胆石病急性发作、落枕、急性腰扭伤、癔性失语、妊娠呕吐、呃逆、产后尿潴留、流行性腮腺炎等。
九、围刺法
围刺法,又称围剿刺法、围针法,是一种在病变部位周围进行包围式针刺以达到提高疗效目的的刺法。本法也是古代扬刺法的发展。围刺法的主要特点有两个,一是多针,每一穴区或部位的针刺数,均超过4根,多则数十根,意在增强刺激量;二是围刺,即以病变部位(或穴区)为中心,进行一层或多层包围性针刺。所以,它既和周围仅刺4针的扬刺法不同,又和在一个点或面上集中或分散刺的丛刺法也不一样。
适应病症
可用于偏头痛、急性结膜炎、过敏性鼻炎、带状疱疹、疖肿、腮腺炎等急性病症。
十、热针法
热针法是指应用特制的热针仪,使刺入人体的针具发热而发挥更显著治疗作用的一种针法。本法是在传统针灸医学中的焠刺和温针法启示下,由云南省的针灸学者研制成功。约于80年代初期应用于临床。
热针法和前述的电热针法,在原理上虽有相类之处,但在仪器、操作及适应证诸方面,均有较显著差别。目前,临床用得较多的是GZH型热针仪。其主要特点是,使刺入人体的针具发热,并可控制调节针体的温度,保持治疗所需要的恒温。
应该指出的是,热针法虽然至今一直有临床文章出现,但应用的单位却颇为局限,尚须推广验证。其所总结的九宫穴,取穴定位亦较繁琐。因此本法有待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