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溃疡部位:
全身
溃疡科室:
心血管内科 消化内科 外伤科 肿瘤科 传染科 中西医结合科 中医科 皮肤科
溃疡相关疾病:
阴茎癌 血卟啉病 白塞病 混合结缔组织病 重叠综合征 内痔 烧伤 口腔癌 中耳癌 冻疮
溃疡相关检查:
可提取性核抗原(ENA),类风湿因子(RF),白蛋白(A,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粪便中的卟啉,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尿铬(Cr),尿β2-微球蛋白(β2-MG),血清汞(Hg),血清铬(Cr)
溃疡概述:
溃疡为真皮或皮肤深层织的破坏所致的缺损,愈后有保痕,此点与糜烂不同。溃疡为继发损害,凡是皮肤损伤,感染或结节破溃达一定深度的损害可导致溃疡的发生。
溃疡病因:
皮肤溃疡一般是由外伤、微生物感染、肿瘤、循环障碍和神经功能障碍、免疫功能异常或先天皮肤缺损等引起的局限性皮肤组织缺损。外伤性溃疡往往是由物理和化学因素直接作用于组织引起。微生物感染性疾病多由细菌、真菌、螺旋体、病毒等引起组织破坏。结节或肿瘤破溃。免疫异常引起的血管炎性溃疡系因动脉或小动脉炎使组织发生坏死而形成。循环或神经功能障碍属营养障碍引起组织坏死,如静脉曲张、麻风溃疡等。
(一)细菌性疾病
貌疖肿、痈、蜂窝织炎、汗腺炎、皮肤结核、赚疮、皮肤炭疽、鼻疽、皮肤白喉、坏死性痤疮、下瘠型脓皮病、麻风、热带溃疡、分枝杆菌性溃疡、游泳池肉芽肿、口腔结核性溃疡。
(二)真菌性疾病
抱子丝菌病、皮肤隐球菌病、组织胞浆菌病、球抱子菌病、曲菌病、足菌肿、放线菌病、奴卡菌病、黄癣、脓癣、皮肤毛霉菌病。
(三)病毒性疾病
手足口病、口蹄疫。
(四)寄生虫病
皮肤阿米巴病、皮肤蝇蛆病。
(五)性传播疾病
(六)变应性皮肤病
固定性药疹。
(七)血管炎及血管性疾病
结节性多动脉炎、变应性血管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丘疹坏死性结核疹、硬红斑、坏疽性
脓皮病、致死性中线肉芽肿、wegener肉芽肿、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淤滞性皮炎、雷诺症。
(八)物理性疾病
射线皮炎、冻疮、褥疮。
(九)职业性皮肤病
铬、镍、钠、锌、钴、盐酸、硫酸、氢氟酸、氢氧化钠、碳酸钠均可引起皮肤溃疡。
(十)自身免疫疾病
白塞病。
(十一)肿瘤
湿疹样癌万房外湿疹样癌、基底细胞癌。鳞癌、恶性黑色素瘤、皮脂腺癌、章样肉芽肿、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上kaposi肉瘤、毛鞘癌、纤维肉瘤、增殖性红斑、疣状癌、多发性浆细胞瘤。
(十二)其他
连续性肢端皮炎、结节性脂肪坏死、脂肪肉芽肿、足穿通性溃疡、阿弗他口腔炎、坏疽性龟头炎、急性女阴溃疡。
溃疡诊断:
(一)病史
了解溃疡患者的病史应针对溃疡发生的病因,一般来讲应包括患者年龄、性别、职业及有无不洁性交史等。因溃疡往往为继发损害,因此在现病史中了解皮损最初损害的特点尤其重要,常能提供诊断线索。还应了解皮损部位,发展快慢、变化情况、病期及用药情况、既往疾病情况等。
(二)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应注意患者全身状况及溃疡的发生部位、分布、大小、数目、颜色、边缘清楚与否。形状、基底及表面分泌物等情况。
(三)实验室检查
组织病理是常用的诊断方法,对肿瘤、血管炎及一般炎性溃疡可进行鉴别。细菌培养、真菌检查有助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详见鉴别诊断内容。
溃疡鉴别诊断:
一、细菌性疾病
1.皮肤疖肿、痈、蜂窝织炎 疖肿系由葡萄球菌引起的深毛囊炎和毛囊周围炎。痈为数个疖互相融合成炎性肿块。蜂窝织炎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引起广泛的皮肤、皮下组织化脓性感染。以上三种感染的炎性肿块可化脓破溃后形成溃疡。细菌培养有致病菌生长,均有红用、热、痛等炎症特征,一般不难与溃疡区别。
2.汗腺炎 为发生于大汗腺部位的感染,女胜多见。主要发生于腋窝、外生殖器、腹股沟和肛门周围。炎性硬结破后排脓,形成溃疡,愈后结疤。
3.膨疮 常以链球菌感染为主,不清洁。外伤、虫咬为诱因,主要发生于小腿处,初起为炎性水疮或脓疮向外围及深处发展,渗出物多可形成赈壳样厚哪,痴下为溃疡,境界清楚,圆形或椭圆形的溃疡,周边陡峭,基底较硬,附有灰绿色脓性分泌物,一般2-4周结疤而愈。数月丐定,数个数十个不等,久治不愈者可形成深在性坏死性溃疡。
4.寻常狼疮 为皮肤结核最常见的类型,儿童和青年多见,常见于面部,初为小结节、质软,苹果酱色可自行破溃形成溃疡,愈后形成萎缩性癫痕。其周可出现新的皮损,不痒不痛。病程慢性,病理示典型的结核结节。
5.疼痛性皮肤结核 多发生于儿童、青年,女性多见。为皮肤下方的淋巴结、骨、及关节的结核病灶,经淋巴蔓延至皮肤而发病。多先有淋巴结结核,以颈部、上胸多见。其次为腋、腹股沟。初为皮肤结节、质硬,增多粘连融合成块,出现干酪样坏死、软化、破溃形成疫管及溃疡,病理示结核样结节。
6.麻风溃疡 麻风患者神经功能障碍所引起的营养性溃疡。一般好发于足底、足跟、四肢关节附近。溃疡呈穿凿状、无痛、基底暗红,肉芽陈旧不易出血,表面有腐败坏死组织。常伴有周围浅神经粗大。皮肤干燥,无汗、脱发。感觉障碍等。病程慢性,极难愈合。可借助查菌、麻风菌素试验、活检等帮助诊断。
二、真菌性疾病
1.孢子丝菌病 本病由抱子丝菌引起,常有外伤史;好发于四肢,在侵人处产生皮下结节,不红不痛,结节扩大以后软化、破溃、形成溃疡、愈后结疤,之后损害沿淋巴管向上蔓延,呈条状分布,数目可多可少,淋巴管可粗大。真菌镜检或培养可助于诊断。病理示慢性肉芽肿改变,在巨噬细胞内可见圆形抱子,有时见星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