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4、氧耗量 氧耗量增加是呼吸功能不足时加重缺氧的原因之一,发热、寒战,呼吸困难和抽搐等都能增高耗氧量,氧耗量增加;肺泡氧分压而下降。正常人运动时氧耗 量增加可借提高气量以防止缺氧的发生,若有通气功能障碍,肺泡氧分压不能提搞,缺氧亦难缓解。
呼吸衰竭诊断:
一、病史
慢性阻塞性肺病引的呼吸衰竭具有反复咳嗽、咳痰或喘息,急促死,肺实质疾患如肺炎,肺梗死,肺脓肿等引者则起病急,咳嗽,咳脓痰或血痰。或伴发热,寒战等,中枢神经系统疾患者,可有外伤史,头痛,恶心呕吐、总识障碍等,胸廓病者可有胸痛,胸闷,呼吸困难。
1、二氧化碳分压(PaCO)高于6.7 kPa(5 0 mmHg),I型呼吸衰竭时,二氧化碳分压正常或降低。
(1)标准碳酸氢根(SB)系指在38℃,
PaCOz为5.3 kPa(40 mmHg)血氧饱和度为100即呼吸因素完全正常)时,所测得血浆中HCO之数值,单纯反映代谢因素的改变。正常值 24(1-27)mmol/L。在呼吸性酸中毒时,SB保持不变。
(2)实际碳酸氢根(HC0-AB人是直接自血浆测得的数据,反映代谢方面的情况,但溶解的二氧化碳增减对HCO3有一定影响。正常值24(21-27)mmol/L。呼吸性酸中毒时HCOi将发生代偿性增多。
(3)缓冲碱门(BB)指血液中有缓冲作用的阴离子总和。正常值42(40-44)mmoL/L
(4)剩余碱门(BE)在38℃、二氧化碳分压力5.3kpa(40的人血氧饱和度l.l条件下,将血液滴定至pH7.4所需要的酸或碱量,它是人体谢性酸碱失衡的定量指征。正常值为0(±3 mmol/L)代谢性酸中毒时,负值增大;代谢性碱中毒时正值增长。
(5)血氧饱和度:即血红蛋白含氧的百分数,正常值为97%。作为缺氧指标,没有氧分压灵敏,氧分压明显低于 8 kPa(60)时。血氧饱和度才有显著改变,易掩盖缺氧的临床
症状。
(6)P50:是在 pH=7.40、PaCOz=5.3 kPa(40 rnlnHg)条件下,氧饱和度为 0.50时血氧分压的数值。它表明氧解离曲线的位置,反映血流运输氧的能力和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合力。正常值为3.5(3.2-3.7kPa[26(24~28)mmHg]。氧解离曲线右移时民增加,曲线左移时,Po减低。
(7)PX:指在pH、PaCO恒定情况下,从每升血中取出2.3Inlnol氧的氧分压。正常的动静脉的氧含量之差为2.3 rnlnndL,因此,Px值反映混合静脉血的氧分压,反映组织供氧情况。
正常值为4.5 kPaO4 t人 Px低于4.5 kPa表明组织缺氧。
2、生化检验 可出现谷丙氨基转移酶升高,肌酐升高,血中电解离如钾、钠、氯、钙、镁等离子浓度改变等。
四、器械检查
1、胸部X线检查 对原发病的诊断具有很大意义,根据X线特征分以下几种:①白肺:两肺对称性弥漫病变使肺野呈毛玻璃样改变;见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水肿等。②肺小叶、肺段及肺叶散在斑片状边缘模糊阴影,见于肺炎。③肺内空洞及空腔,见于肺囊肿、肺脓肿。④肺含气量增加,呈肺气肿征,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病,小儿先天性大叶肺气肿。⑤一侧胸部阴影,多见于肺炎、胸腔积液、肺不张J 疵、肺发育不良等。⑤气胸征,胸腔内积气,可见被压缩的肺边缘。
2、胸部CT 密度分辨率高,可以显示胸片不能显示的肺内病变,对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慢性支气管炎诊断有帮助,动物实验证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在CT亦有特征改变。肺间质纤维化在胸部CT表现为胸膜下曲线影像,壁厚度均匀、边缘清楚的蜂窝状阴影J结节影及小叶间隔增厚等。肺炎在胸部CT上可表现为肺内弥漫分布的斑片状、边缘模糊高密度灶,病灶与各级支气管分支连接,大片实变区中可见含气支气管影像。慢性支气管炎在CT表现为支气管分支扭曲变形,管腔狭窄及扩张,其周围可见条索状及不规则形状高密度实性病灶。CT扫描可发现2mm以上小叶中心型肺气肿,表现为无边圆形低密度区;全小叶型肺气肿互相融合形成不规则的大泡,其中无结构,周围血管可移位。肺动脉高压在胸部CT影像上表现为肺段以上肺动脉扩张,肺中内带肺动脉扭曲变形。
3、B型超声检查 对肺部病变扫描有一定限度,但对区别胸腔积液、囊性或实性肿物、心血管病变、横隔病变等有较高的准确性。
呼吸衰竭鉴别诊断:
一、急性喉气管支管炎
多见于6个月至3岁之婴幼儿,几乎均由病毒引起,临床特征为声嘶、讲话困难、咳嗽时疼痛、可呈犬吠声、常有发热,体检可见喉部水肿、充血,局部淋巴结肿大和触痛,可闻及喘息声。病情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三凹征、呼吸过速、吸气喘鸣、发组、甚至窒息。颈正位X线可见声门下气管壁之隆起部分消失,因茨膜水肿而呈倒“V”字形狭窄或称尖塔征,狭窄向下超过梨状窝下缘。
二、慢性阻塞性肺病
慢性阻塞性肺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及部分哮喘所致的气流阻塞不断进展的疾患。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在一些诱因作用下,如感染、手术等使呼吸功能增加,进一步使潮气量减低出现明显的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同时肺泡有效通气量减低,从而导致II型呼吸衰竭。临床表现除了原发病本身症状(气促、反复咳嗽、咳痰或喘息V,主要是缺氧及二氧化碳储留引起的多个器官功能紊乱,表现为发组,呼吸困难(呼吸加快人心律不齐、血压增高,心率加快,烦躁不安或淡漠、嗜睡等神经精神症状,还有多汗,球结膜水肿等。Petty曾总结了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临床上主要的12种表现为:①不安;②精神错乱;③心动过速;④出汗;⑤中心性发组;③头痛;①低血压;③肌震颤一运动失调;②胸廓扩张无力;①呼吸抑制;⑤瞳孔缩小,视乳头水肿;③意识丧失。在呼吸衰竭早期,神经系统及循环系统异常可以是首现症状。诊断主要依靠动脉血气分析,氧分压低于8.0kPa(60mmHg)二氧化碳分压高于6.7 kPa(50mmHg)。
三、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呼吸衰竭
许多严重神经系统疾患可导致呼吸衰竭,并成为导致患者死亡的原因,病因分为中枢性和外周神经两大类。中枢性原因以感染(脑炎。倾炎人颅脑外伤,颅内占位病变,脑血管病,各种中毒等较多见,病理基础主要是脑水肿、损害呼吸中枢,使通气功能障碍,进一步加重呼吸衰竭,而形成恶性循环,早期表现为过度通气,还可表现为呼吸节律的改变,可有呼吸暂停和各种不同类型的周期性呼吸,常见的为潮气呼吸,进一步发展则可使呼吸频率和潮气量减低,甚至呼吸骤停。外周神经性原因是运动神经元和外周神经的病变和损伤,如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脊髓灰质炎、破伤风等,其主要引起呼吸肌的麻痹和痉挛,以致不能完成正常的呼吸动作,造成通气不足,排痰无力或困难,造成呼吸道梗阻,进而形成肺不张和肺部感染,使呼吸衰竭加重。总之,神经系统病因引起的呼吸衰竭虽然原发病各有不同,但有共同特点,其一是常伴有意识障碍,其二是肺部大都正常(早期)其三大多无力咳嗽排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