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症状自测 > 全身 > 正文

黄疸是怎么回事,黄疸怎么办?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9-08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3、Rotor综合征 为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直接胆红素增高11型。近年国内有少数病例发现。黄疸为家族性,多见于青少年。临床特点是比较轻微的慢性波动性黄疸,而无其他自觉 症状。肝脾不肿大,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偏低,而血清絮顺应与氨基转移酶活性正常。有人报告脑絮状反应有时可呈异常。尿内尿胆素原与粪内粪胆素原含量均正常。磺清酞钠试验有一定程度的滞留,但并无Dubin-johnson综合征时的第二次上升高峰。胆红素耐量试验(胆红素50 g静脉注射,正常人3 h后血清胆红素滞留量为原剂量 15%以下)发现与正常人不同,血清内结合与非结合胆红素的移除显著减慢。这种情况提示肝细胞摄取非结合胆红素以及转运,排她结合胆红素的功能障碍。其机理尚不明了。

  4、Grigler-Najjar综合征 此综合征罕见,是一种伴有核黄疸的新生儿非溶血性家族性黄疸,国内有个案报告。病因是由于肝细胞内微
粒体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遗传性缺乏,致使影响胆红素的结合。黄擅于出生后出现,并伴有轻度肝肿大。血清总胆红素可达256.5~84 umol/LL。临床主要表现肌肉痉挛、角弓反张和肌强直等神经系统症状。一大多死于核黄疸。偶尔可存活至3-5岁而不出现神经症状。国外也有成人病例报告。肝活检可发现少数胆栓形成与轻度汇管区周围纤维化。此综合征和成年人Gilbert综合征均与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缺乏有关,但前者严重得多,几乎无例外发展为核黄疸,并引起神经系统症状,原因尚未明了。本病须与感染新生儿ABO溶血病、Rh溶血病等所致新生儿核黄疸相鉴别。

  (二)获得性胆红素代谢功能缺陷一肝炎后间接胆红素过高血症

  此型黄疸与某些文献报告的孤立性肝细胞胆红素排她障碍,大概是同一疾病,是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一种后遗症。发病机理一般认为是由于肝细胞内某种酶代谢功能紊乱,致未能移除血中正常量的非结合胆红素所致。主要临床特点:①长期波动性黄疸与血中间接胆红素增高,往往体力劳动、过度精神紧张、感染、饮食失调或饮酒之后则出现黄疸或黄疸加深* 床易被误诊为慢性肝炎、慢性胆管炎或溶血性黄疸;②无特殊病史,全身情况良好,多年来能胜任一般工作;③伴有疲乏感、肝区重压感,有时消化障碍症状;④化验检查血清胆红素通常为轻度增高,血清胆红素定性试验呈间接反应。血清蛋白电泳、血清絮状与浊度反应、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血清铁与氨基转移酶活性均正常。最有诊断意义者为胆红素耐量试验,静脉注射胆红素50mg,3h后血清胆红素滞留量达30%-100%;⑤肝活检肝组织正常,但可有轻度脂肪即与棕色色素沉着;⑤胆囊造影一般正常。本病多见于体质较弱与植物神经功能不稳定的青壮年人,尤以男性为多。

  有人认为此病不一定由于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所致,也可由疟疾或黄疸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所引起,有些无明显原因可查(所谓“原发性”)但仍未能除外隐匿型病毒性肝炎所致。也有人认为此型黄疸可能与体质性肝功能不良性黄疸同属一种类型。此病预后良好。

黄疸预防:

  新生儿黄疸预防与保健

孕母期间注意饮食卫生,忌酒和辛热之品,不可滥用药物。如孕母有黄疸病史可口服黄疸茵阵冲剂。自确诊的服至分娩,服药时间以两个月以上为宜。婴儿出生后,宜密切观察皮肤黄疸情况,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注意过早出现或过迟消退或黄疸逐渐加深或退而复现等情况,以便及时破损感染。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