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症状自测 > 全身 > 正文

溶血性黄疸是怎么回事,溶血性黄疸怎么办?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9-22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9、十二指肠球后溃疡 十二指肠球后部系指球部尖端与降部连接的弯曲部。所谓十二指肠球后溃疡,则包括球后部以下各部的十二指肠溃疡,但以球后部较多见,降部次之。球后溃疡:2/3病例类似球部溃疡,极少数可出现黄疸。黄疸为阻塞性,易误诊为胆道蛔虫病,胆道感染或胆道出血。阻塞性黄疸是由于溃疡癫痕牵引导致胆总管狭窄,或乏特乳头水肿、或奥狄扩约肌反射性痉挛所致。

  溶血性黄疸,主要是红细胞本身的内在缺陷或红细胞受外源性因素损伤,使红细胞遭到大量破坏,释放出大量的血红蛋白,致使血浆中非脂型胆红素含量增多,超过肝细胞的处理能力则出现黄疸。另外,脾脏机能亢进时,使红细胞破坏破坏,由于大量红细胞的破坏,形成大量的非结合胆红素,超过肝细胞的摄取、结合与排泌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溶血性造成的贫血,缺氧和红细胞破坏产物的毒性作用,削弱了肝细胞对胆红素的代谢功能、使非结合胆红素在血中潴留,超过正常的水平而出现黄疸.

  溶血性黄疸的皮肤与猪膜黄染常为轻度呈浅柠檬黄色,且常因贫血而伴有皮肤苍白。溶血性黄疸原因是:①红细胞本身内在缺陷;②红细胞受外在因素所损害。受损红细胞可在网状内皮系统内提早破坏,或直接在血管内破坏。

  溶血性黄疸的诊断主要靠下列实验室检查:①粪胆原及尿胆原含量增加;②血清胆红素增加,凡登伯试验呈间接反应;③血中网织红细胞增多;④血清铁含量增加;⑤骨髓红系统增生旺盛。详见溶血性贫血节。

溶血性黄疸预防:

溶血性黄疸应该如何预防?

  对于这个病的治疗,首先是治疗原发疾病,消除病因,可以考虑激素治疗。严重建议到医院,进行系统治疗,最后,祝愿,您早日康复。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