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丘疹的分布是局限性或全身泛发性,是对称还是单侧性,是沿神经分布还是血管淋巴管分布。如全身性丘疹见于系统性因素如麻疹样药疹,局限性丘疹则见于局部因素如毛囊炎、手癣;对称性丘疹见于湿疹,孤立的丘疹如寻常疣,群集的丘疹如汗管瘤,沿神经分布的见于带状癌疹早期的丘疹。
丘疹的大小、数目、颜色、形状与诊断有关,如针尖大见于风疹、幼儿急诊,针头大见于扉子、汗疱疹,粟粒大见于扁平疣、毛囊炎、豆粒大见于寻常疣、银屑病。丘疹的数目如寻常疣仅有1个或数个丘疹,麻疹样药疹则泛发全身。路颜色各异,如红色为银屑病,黄色为黄色瘤。形态呈锥形见于毛囊炎、痤疮,扁平见于扁平疣、扁平苔舞、中央凹陷为传染性软疣,中心坏死见于丘疹坏死性结核疹,丘疤疹见于带状疤疹,表面乳头状见于寻常疣,表面有银白色鳞屑见于银屑病。
丘疹的排列,如排列呈线状见于线状德,由同形反应发生的丘疹见于扁平苔惠、扁平疣,沿淋巴管呈线状分布的丘疹,结节见于抱子丝菌病用排列呈环状或彩虹状是多形性红斑的特征。
丘疹的部位,如痤疮好发于面部和胸背部,扁平苔薛好发于面颊及手背。丘疹亦可发生于多处部位,某一部位又可为多种皮肤病的好发部位,根据丘疹的发生的部位常是某些皮肤病的好发部位,为诊断 参考归纳如下:
(1)头部丘疹见于:脂溢性皮炎、银屑病、头癣、毛囊炎、疖、疣等。
(2)面部丘疹见于:痤疮、扁平疣石溢性皮炎、湿疹、色素德粟丘疹、多形性红斑、结节性硬化、毛发上皮瘤、颜面粟粒性狼疮、汗管瘤、睑黄疣、胶样粟丘疹、基底细胞上皮瘤月溢性角化等。
(3)颈部丘疹见于:神经性皮炎、毛囊炎、疖、接触性皮炎、日光性苔薛、皮肤结核等。
(4)躯干丘疹见于:银屑病、玫瑰糠疹、药疹、病毒疹、疾子、痤疮、传染性软疣、糠批抱子菌性毛囊炎、湿疹、疱疹样皮炎、带状疱疹等。
(5)四肢丘疹见于:痒疹、皮肤淀粉样变、经性皮炎、湿疹、丘疹坏死性结核疹、扁平苔渡过敏性紫癫毛周角化症、银屑病、毛发红糠疹等。
(6)手足部丘疹见于:湿疹产经性皮炎、手足癣、癣菌疹、疥疮、多形性红斑、扁平疣、寻常疣、扁平苔薛、毛发红糠疹、路疣等。
(7)生殖器肛周丘疹见于:银屑病、扁平苔薛尖锐湿疣、梅毒、疥疮、阴虱、念球菌感染、鲍温样丘疹病、湿疹产经性皮炎、萎缩硬化性。
三、实验室检查
病毒感染的丘疹,血液白细胞总数偏低或正常。可查病原微生物DNA基因检测。细菌感染的丘疹伴有发热血液嗜中性粒细胞可升高。脓液培养细菌学阳性。真菌性丘疹直接镜,检或培养真菌阳性。梅毒性丘疹可测梅毒试验阳性。结核性丘疹可做结核菌素试验或培养。各种丘疹必要时均可取活体组织病理检查可助诊断。
丘疹鉴别诊断:
一、感染性炎症性丘疹
(一)病毒感染的丘疹
1.麻疹 系麻疹病毒感染,多见5岁以下儿童,于发热后第4天发疹。皮损特点为玫瑰色斑丘疹(详见2节斑疹).
2.风疹 为风疹病毒感染,多见于幼儿,发疹前1-2d有轻度发热伴颈部耳后淋巴结肿大。为淡红色斑疹或丘疹(见第2节斑疹)
3.幼儿急疹 为柯萨奇 BO病毒感染,多见6个月一2岁的婴幼儿。损为玫瑰色斑丘疹(详见第 2节斑疹)
4.埃可病毒疹 为埃可病毒感染,多见于儿童。常在发热后2-5发疹,皮损为紫红色斑丘疹。胯及咽部可有红黄色丘疹(见第2节I斑疹)。
5.婴儿丘疹。性肢端皮炎 一般认为系乙型肝炎病毒经皮肤轮膜原发肝炎病毒经皮肤黏膜炎原发性感染。多发于幼儿。无明显的前区症状突然发疹。无针头至绿豆大扁平充实性丘疹,暗红色,初发于手足背 3~4d内依次扩展到股部、臀部、四肢及面部,躯干发疹较少。可伴有全身淋巴结肿大及急性大再 疽性肝炎,病程 2-8周。
(6)寻常疣 系人类乳头瘤病毒(HPV)1、2、4型感染。初起为针头大丘疹,渐增大至豆粒或更大,圆形或不规则形,表面粗糙角化明显呈乳头样增生,触之坚硬,1个数至数十个,好发于手部或足部。足跖部皮损称路疣。
7.扁平疣 为HPVI、3、5、8、9型弓起。皮损米粒至豆粒大扁平丘疹;淡红色、浅褐色或正常肤色。好发于面部、手背或前臂。微痒或不痒,病程慢性或皮损突然消退。
8.尖锐湿疣 系HPVJ1型感染。初起为红色小丘疹,渐增大增多,表面湿润柔软凹凸不平呈乳头状、章样或菜花样。好发于外生殖器及会阴、肛周,亦可发生于尿道、宫颈、脐窝或口唇部。常通过性接触或间接传染引起。
9.疣状表皮发育不良 系HPV3、58、9、10、12型引起。多自幼年友病或任何年龄。为粟粒至黄豆大扁平丘疹,圆形或多形,暗紫红色或浅褐色。丘疹密集对称分布,好发于面、颈、 躯干及四肢,病程慢性。
10.传染性软疣 系软疣病毒引起,多见于儿童及青年人。初起为米粒大半球形丘疹,渐至豆粒大表面蜡样光泽,中心凹陷如脐窝,顶端挑破可挤出白色乳酪样物质林为软化小体,损害数目不等。好发于躯干、四肢,可由接触。
11.水痘、带状疤疹 由水痘-带状地疹病毒引起。初起为斑疹,很快变为丘疹,最后发展成水疮《详见第四节水疱》。
12.鲍温样丘疹病 可能系HPV1、16型感感染。好发于青壮年外生殖器及肛周的皮肤黏膜。皮损为红褐色单个或多个丘疹,圆形或不不规则形.#径 2-10 mm,表面光亮或轻度角化的呈疣状,排列线状或群集,微痒或完目宽征状。
(二)细菌感染的丘疹
1.毛囊炎 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红色炎性丘疹。表现为针头或粟粒大,顶尖有黄色小脓头,自觉疼痛。好发于面、颈、胸背。
2.须疮 一种发生于胡须部位的毛囊炎。发生于上唇与鼻之间和额部。为毛囊炎性丘疹中央有须毛贯穿,有微痒或灼热疼痛感。可发展成毛囊性小脓疱。
3.疖 系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深毛囊炎和毛囊周围炎。好发于面部及颈部、管部。初为毛囊性红色炎性丘疹,继而增大至豆大或更大的炎件小结节。局部红肿热痛,顶端化脓呈黄色。
4.疣状皮肤结核 为结核杆菌感染皮肤。初起时为豆粒大暗红色丘疹,以后增大成结节,质硬并继续向周围扩大形成角化性斑块,呈疣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