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开始注意到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关心别人对自己价值的承认,但同时又经常担心和怀疑自己的言行能否得到别人的肯定,甚至还要与他人进行比较和竞争。在这种紧张的氛围里,部分大学新生无中生有地起疑心,对周围的事务不信任、乱猜测。这样,不但迷惑了自己,也容易失去朋友、同学、老师的信任,造成交往的误区。
大学新生在入校以后,人际交往具有自己群体的特点,交往对象很大一部分依旧是他们昔日的同学、老乡,且感情投入较多;另外,由于时间、空间的影响,较少的感情投向其他新生,且新生的交往对象多限于同性之间的交往。目前,在大学新生这个群体的人际交往中存在着误区。
误区之一:自我封闭,独来独往。这是大学新生中由于自卑羞怯心理而诱发的一种人际交往方式。由于受家庭教育、经济状况、地域差异、生理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了新生自卑心理的产生。在现实生活中,他们不敢讲话,谨慎怯懦而不大胆主动,封闭自己,羞于甚至害怕与同学老师交往,更谈不上发展个性、发挥才能、锻炼自己了。
人际交往
误区之三:亲“老乡会”,疏班集体。许多新生跨入向往已久的大学后,面对陌生的环境,必然会感到无所适从。“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一种无形的亲和力把新生们聚拢在一起,“老乡会”这一自发群众团体在各高校中都普遍存在着。新生老乡们你来我往,这周末看电影,下周末又去郊游,有益交流也好,消极交往也罢,这种合乎人之常情的人际关系无形中拉大新生与班集体之间的关系,使得大学新生在人际交往中走向单一狭隘、反集体。
误区之二:病态竞争,怀疑一切。这是由嫉妒猜疑等不良心理因素诱发的一种交往误区。嫉妒是以多种方式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容不得与自己有相同目标的人取得成就而产生的非正当的不适感。大学新生都是经过高考筛选而走到一条起跑线上的,今后的生活必然也会充满竞争。程度不同的嫉妒在人们之间筑起了一道墙,隔离了人与人之间——尤其是同班同学之间、同宿舍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成为正常人际交往的一大障碍。
误区之四:要朋友恋人,不要同学集体。大学新生一般具有失望、失落、失措、失意、失控等不良情绪特点,导致他们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此时,他们就把自己的情趣很有可能完全寄托在几个要好的朋友身上。甚至有的新生一入校就涉入爱河,把大学生活封闭局限在两个或几个人的小天地里了。他们对学校班级的一系列活动没兴趣,对于其他同学也无太多热情,仅仅按照“自我形象设计”去发展自己,搞“个人奋斗”,极大影响了集体活动的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