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别人的生活方式有碍于你的生活(如夜里玩电脑影响你的休息,未经允许随便动你的东西等),你就需要委婉地提出意见,并适当地进行自我调整(如调整作息时间等)。在给同学提意见的时候,必须动脑筋,讲究方法和技巧。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给别人提意见时要避开众人,以免使对方难堪。
在大学里,班主任或辅导员与学生见面的机会比中学时少,师生关系不如中学时密切。在大学里,我们要学会自己管理自己,要学会自己对自己负责,要及时的向辅导员和班主任汇报思想上的变化和生活中的困惑,主动找师长征询意见,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与老师一块探讨,请师长帮助解决困难。对于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要抓紧课前和课间的时间与任课老师及时沟通,与老师一起探讨。
二、如何与师长进行交往?
在大学生中,同学之间接触最多,也最容易出现问题。由于班级和宿舍里的同学分别来自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家庭,环境的差异带来文化、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大家在思想观念、价值标准、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别,相处的时间越长,看到彼此的缺点也就越多,彼此之间的摩擦就越频繁。因此,宿舍冲突不仅仅是个人“素质”问题,也有文化、性格等方面的原因。
以真诚的方式让别人感到他的重要
微笑并多提别人的名字
一、如何与同学进行交往?
要想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还要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切忌以自我为中心。在平时的生活中,做到三主动:即主动与同学打招呼,主动和同学讲话,主动帮助别人。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不要过于计较别人能不能、会不会报答你。此外,要主动去做一些公共的工作,以增加同学们对你的好感。还要遵守学校的作息制度,不要影响别人的休息。尽量保持宿舍的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宿舍值日要积极主动。要珍惜寝室生活环境和舍友之间的情谊,良好融洽的寝室关系有利于我们形成健康愉快的心情。
进入大学后,我们的交往方式和内容发生了一些变化,学习已经不是关注的重点,学会人际交往和人际相处的技能是我们大学里需要完成的一项任务。妥善的处理人际关系成为我们大学生活的一项主要内容。在大学生里,人际交往范围是广泛的,交往的对象有同学、舍友、同乡、师生、异性、社会活动团体等;人际交往的对象是比较集中。在大学里,交往最多最频繁的是自己的同学,尤其是同居一室的舍友。大学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有着不同的城乡背景,不同的方言、不同的性格,如何和同学更好的相处成为我们要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谈符合别人的话题
狭隘心理? 同学之间坦诚相待、互通有无,有利于增进彼此友情,减少不必要的磨擦和冲突。但是有的同学心胸狭窄,得理不饶人。建议大家在和同学交流和讨论问题时要谦和,遇到意见不一致时,试着站在对方的立场和角度上想一想,要委婉的表达自己的意见。另外,幽默的言语也有助于缓和本来紧张的局面。
大学生活是我们很多人独立生活的起点,在大学里建立健康的群体意识和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很重要的。在与同学进行交往中我们要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和价值体系,正因为彼此之间的差异,世界才会丰富多彩,我们要学会包容和接纳。如果你与别人生活在一起,你就得连同他(她)的生活方式一起接受。我们要学会与人和谐相处,要学会调整人际关系,妥善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为了与同学和睦相处,要了解自己和他人的优缺点和性格特性。与人交往时,既要自尊,不要为了交往而有意委屈自己,同时也要尊重别人,说话做事要多注意,不要轻易去伤害别人的自尊心,与同学发生不快和矛盾时,要换位思考,对事情进行冷静处理。遇事多沟通、多谦让、多忍耐。
——戴尔·卡耐基
真诚地对朋友感兴趣
交往中要克服:
三、锦囊小贴士
面子心理? 大学生中的人际冲突许多都是因为一些非原则的小事情,如果当时有一方主动打个招呼、说声道歉,彼此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也就烟消云散了,但往往双方都“赌气”,谁也不愿意先低头认错,结果弄得彼此之间很尴尬。
做一个耐心的听者,鼓励别人谈他自己
冲动心理? 大学生这个年龄阶段正是血气方刚的时期,自制力弱,遇事容易冲动,有时候一时性起,图一时痛快,恶语相加、拳脚相向,结果弄得两败俱伤,多年经营的同学情谊僵化,事后后悔不已。
封闭心理? 乐于与人交往是大学生人际和谐的表现之一,然而有一部分大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形成不同程度的封闭心理,阻碍了其正常人际关系的形成。对于心理封闭的同学,自己要寻找原因,努力进行自我改变。同时对于那些心理孤僻的同学,我们不能孤立他们,要用真诚和热情去感染和帮助他们走出封闭的心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