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方法与结果
改良组应用改良鼻填塞法后,与对照组相比,鼻通气明显改善,头痛减轻,手术后当晚可以入睡而不需张口呼吸,进食不会因鼻腔阻塞而不能吞咽。两组术后夜间血氧饱和度分析,改良组平均为97%,对照组平均为86.7%,经统计学处理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改良组术终填塞前先用鼻内窥镜检查术腔有无活动性出血,经处理无明显出血后,取直径5 mm无菌塑料吸痰管,每根剪成8 cm长,每侧鼻腔从前鼻孔沿鼻底向后达后鼻孔置入2根,远端以不触及鼻咽部为宜,近端与鼻前庭平齐,再于置入管之上填塞各种止血纱条;对照组按常规行前鼻孔填塞法止血。两组各有12例应用氧饱和度测定仪进行术后夜间血氧饱和度测定。
自1996年7月~1999年12月我科收治的336例患者中,男214例,女122例;年龄12~70岁。其中
鼻息肉并发慢性
鼻窦炎128例,慢性筛窦、上颌窦炎59例,慢性全组鼻窦炎12例,慢性蝶窦炎2例,鼻中隔偏曲95例,慢性肥厚性
鼻炎12例,鼻出血28例。33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改良组282例,对照组54例。手术前影像学检查、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操作改良组与对照组相同。鼻内窥镜手术器械为德国Wolf公司生产。
1 临床资料
鼻内窥镜手术引进我国已有10多年,然而,鼻内窥镜鼻腔、鼻窦手术及其延伸的手术在术终止血时,仍然沿用百年前的填塞止血法,虽然可以达到手术后不出血的目的,但患者术后鼻不通气,弊端甚多,与现代的鼻科手术并不相称。笔者采用改进的
鼻腔填塞法行鼻腔止血282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3 讨论
鼻腔手术填塞止血同时阻塞了鼻腔的呼吸,可导致血氧分压降低和二氧化碳分压升高,全身麻醉下施行手术者尤为严重,这对心肺功能不全者甚为不利。黄毅平(1994)和刘震(1986)对
鼻腔填塞患者进行动脉血气分析,发现其动脉血氧分压低于正常值,国内有报道严重者甚至可以引起呼吸循环衰竭。本文对照组血氧饱和度也低于90%,说明鼻填塞患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手术后如何保持鼻腔通畅。因此国外学者首先介绍了点状填塞(spot packing),即不填塞全部鼻腔而只用油纱条压迫小块出血部位,以便保持鼻腔通气;另外也有人使用鼻腔气囊通气管,一边用气囊(或水囊)压迫止血,一边用通气管保持鼻腔呼吸。但前者有其局限性,对多部位出血不适用;后者结构复杂容易破损,不易推广。因此至今仍无经济、高效的对策。笔者在行
鼻腔填塞时加用无菌塑料吸痰管,解决了患者鼻腔手术后鼻通气问题,使血氧饱和度升高超过95%,克服了上述诸端不利,且有下列优点:①任何医院都有备用,容易得到,价格低廉,只须剪短即可使用,对基层医院尤为适用。②消毒方便且无菌,致炎性低,用后无鼻腔化脓性反应。③压迫作用均匀,止血效果较好,填塞后疼痛特别是头疼较轻。④塑料管硬度适宜,不易受压而变扁影响鼻通气。⑤手术后进食时,由于通气管的作用而不影响吞咽功能。⑥手术后不必匆忙一次取出,以免引起再次鼻出血,可于手术后次日少量分次取出,逐渐减轻鼻内压力和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