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咪呋定是有效的抗乙型
肝炎病毒(hbv)药物,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但可因ymdd变异而耐药。对拉咪呋定的耐药机制,国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有些学者认为拉咪呋定治疗过程中出现ymdd变异后hbvdna多聚酶的结构发生改变,与拉咪呋定的结合能力下降而致它的耐药;而且在未进行拉咪呋定治疗的患者的血清中检测出ymdd变异株,但未见拉咪呋定治疗患者的病毒株组成分析的报导。本文克隆分析了拉咪呋定治疗前和治疗48w时病毒株的变化与临床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拉咪呋定的耐药机制。
材料与方法
1.患者与血清标本:根据2000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5例上海地区慢性hbv感染者(表面抗原阳性,dna斑点法阳性,病程6个月以上)用拉咪呋定100mz/日口服治疗,治疗48w时hbv dnapcr仍阳性,选择治疗前与治疗48周的血清标本进行分析。
2.方法
2.1 hbv血清标志及核酸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抗体(hbsag/hbsab)及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抗体(hbeag/hbeab)用微粒酶免疫方法检测(axsym,abbett,usa),hbv dna用斑点杂交法(治疗前)和bdna信号扩增法(治疗过程中)检测。
2.2 血清hbv dna的抽提与扩增:蛋白酶k裂解,酚、氯仿抽提,酒精沉淀。扩增包括ymdd区域在内的片段长度为500bp,引物为s2(5’—tatgttgcccgtttgtcctc—3’,nt462-481),ait(5-cctattcattggaaagtat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