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骆抗先,我国著名传染病和肝病专家。长期从事传染病学临床和科研工作,独立编写125万字专著《乙型肝炎基础与临床》。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首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曾担任全军传染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1997年受到江泽民总书记签署授予二等功。
专家简介
缺点:使用效果个体差异大,只有半数患者有效;不良反应相对多;使用范围较窄,精神病患者、未控制的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等往往不适合使用。
优点:疗程短,一般为6-12月;“大三阳”清除率高;停药后效果稳定。
干扰素:作用方式是干扰病毒复制,同时激活人体免疫功能。
缺点:对“大三阳”转“小三阳”作用慢,每年只有12%-22%转为“小三阳”;要坚持用药数年甚至更长时间,停药易反弹并加重病情;易出现耐药性。
优点:起效快;对绝大部分患者有效;治疗后3个月大部分乙肝患者就能实现血清转氨酶正常;抑制病毒复制也较快,而且服用方便,价格相对便宜。
核苷类药物:作用方式为直接杀病毒。
两种抗病毒方法利弊对照:
在乙肝治疗方面,干扰素和核苷类口服药一样都属于抗病毒治疗。究竟乙肝患者应该用哪种治疗方式,骆教授指出,两种方式各有利弊,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
对于乙肝的治疗,学术界很多专家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思路和操作方法,哪怕是对同一个病人,不同专家也有不同观点。而医学上不少问题并不是非此即彼的,比如在乙肝的抗病毒治疗方法上,可以选择用核苷类药物,也可以选择干扰素,至于具体某个病人选用哪种治疗方法,有不少医学界专家认为,病人对专业知识不了解也很难解释清楚,所以医生只要按自己的经验和思路作选择并告知病人即可,这也是知情权。而骆教授的观点是,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有相当的难度,医生应该帮助患者掌握尽可能多的疾病治疗知识,达到充分的知情同意,尊重患者的意见,与他们一起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只有患者发挥主观能动性,并与医生密切合作才能提高疗效。
观点:帮助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很多读者从一些报道中看到有专家在解释干扰素治疗时用了“免疫重建”字眼。骆教授解释,他个人认为这是一个不妥当的说法。因为“免疫重建”这个名词的确存在,但用来解释干扰素的起效机制不妥当,干扰素的作用是免疫调节和抗病毒。国产干扰素也一样有免疫调节作用,只是新长效干扰素作用较强。
问题三:“免疫重建”的提法不妥当
推荐阅读:抗乙肝病毒治疗应抓住时机
干扰素治疗达到近期目标的患者已经激发了较充分的免疫功能,停药后仍能继续抑制病毒复制,使炎症持续缓解,抗病毒效果比较稳定。这些患者的肝内病毒极少复制,新生的肝细胞不再被感染;病毒感染的肝细胞会衰老而被新陈代谢掉,经过长短不一的时间,许多患者是能够清除肝内乙肝病毒的,国外的资料显示,停药后5年约有40%实现表面抗原转阴,从临床意义来说,此时慢性乙型肝炎痊愈了。所以医学界现在不把治愈当作慢性乙肝治疗的近期目标,但这是抗病毒治疗的一种可靠的希望。
骆教授解释,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数据显示,使用了长效干扰素α-2a后,实现上述三条近期目标的患者占全体患者数的1/3左右,在相对容易治疗的患者中(即转氨酶水平较高的患者),过半数左右能实现完全应答。但符合表面抗原血清转换,出现保护性抗体的患者只占全体病患数的3%-5%。这个结果显示,长效干扰素效果比原先一直沿用的国产干扰素效果好一些。
问题二:近期治愈的只有很少数
这则消息中,最受争议的焦点是乙肝“临床治愈”的提法。记者了解到,在我国新近颁布、受学术界高度认可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并无“治愈”或者“临床治愈”的提法。据介绍,乙肝治疗在国际上有三大近期目标,即“大三阳”转为“小三阳”、肝功能正常以及病毒转阴,即可实现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里所指的“完全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