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气虚明显者,加
黄芪、
人参;阴虚较着者,加生地、
鳖甲、
地骨皮;水肿较重者,加
泽兰、益母草、
猪苓、
泽泻;
血尿较剧者,加参
三七、白茅根、
蒲黄、生
茜草;咽痛者,加
麦冬、
玄参、
马勃。
治法:益气养阴。方药:参芪地黄汤加减:人参、黄芪、生地、山药、
山茱萸、
茯苓、丹皮、泽泻。
⑷气阴两虚主证:面色无华,神疲乏力,或易
感冒,心悸气短,咽干口燥,腰膝酸软,肢体微肿,或见血尿,舌红少苔,脉细或弱。
加减:
头晕目眩较重者,加
夏枯草、
钩藤、
石决明;目睛干涩者,加构杞、
旱莲草、
菊花;水肿较重者,加白茅根、猪苓、
车前子;若伴血尿者,加白茅根、茜草、仙鹤草;虚烦失眠者,加山
栀子、
莲子心、麦冬;小便短赤涩痛者,加扁蓄、
瞿麦、车前子;大
便秘结者,加玄参、麦冬、
大黄;口干咽燥者,加玄参、
石斛、麦冬、
玉竹等。
方药:知柏地黄汤加减:生地、怀山药、山茱萸、丹皮、泽泻、茯苓、知母、
黄柏。
治法:滋补肝肾、清热利湿。
⑶肝肾阴虚主证:头晕
耳鸣,腰酸腿软,虚烦失眠,手足心热,或见肢体轻度浮肿,或见尿血,口干咽燥,小便短赤涩痛,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腻,脉细数或弦细数。
加减:若形寒肢冷,肾阳虚较重者,加
肉桂、
巴戟天、
补骨脂;如伴胸水而喘急不能平卧者者,加葶苈
大枣泻肺汤;伴腹水而腹皮绷急胀痛者,加大腹皮、
陈皮、
冬瓜皮、
枳实;瘀血之证突出,面色黑,腰痛固定,痛如针刺,或肌肤麻木,舌质紫暗有瘀斑点者,加
丹参、益母草、
桃仁、
红花。
方药:真武汤加减:
附子、干姜、
白术、
白芍、茯苓。
治法:温阳利水。
⑵脾肾阳虚主证:浮肿明显,面色苍白,畏寒肢冷,腰脊酸痛或胫酸腿软,神疲乏力,纳呆便溏,尿少色清,舌淡胖,苔白腻,脉沉细。
加减:外感表证明显者,加
荆芥、
防风、苏叶;水肿尿少者加冬瓜皮、猪苓、泽泻;咽喉红肿疼痛者,加银花、公英、马勃、
桔梗、
射干;小便热涩短少者加白花蛇舌草、车前子、
滑石、玉米须;腰脊酸痛明显者,加
杜仲、寄生、
狗脊、元胡等。
治法:补益肺肾方药:益气补肾汤加减:人参、黄芪、白术、茯苓、山药、山茱萸、炙
甘草、大枣。
治疗肾虚的药物?了解治疗肾虚的药物吗?关于治疗肾虚的药物,下面为您解答。中医辨证治疗⑴肺肾气虚主证:面浮肢肿,面色萎黄,少气乏力,易于感冒,腰脊酸痛,舌淡苔白,舌边有齿痕,脉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