胞分化和癌细胞逆转具有一定作用。慢性肝病患者或
肝癌几乎平均表现不同程度血瘀症,活血化瘀是治疗
病不愈,非痰则瘀”。“痰”’反映了机体免疫反应失调,“瘀”代表血液循环障碍程度,肝细胞癌变发病过程与痰、瘀密切相关。HBV感染后引起免疫反应异常,导致肝细胞反复变性、坏死、纤维化等,表现“痰浊”征象,肝血循环障碍、门静脉高压、侧枝循环形成则为“血瘀”表现。痰浊与血瘀互为因果,导致癌基因突变,肝细胞发育障碍,癌细胞形成。 介入治疗、光子刀和聚能刀是近年兴起的肝癌有效治疗方法,对缩小
肿瘤、改善症状、延长生存期均有不同程度效果,但这些方法均不可能将癌块彻底清除,故外科手术切除是现今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为了提高疗效,简化手术,开展了超声刀、微波刀、氩气刀、刮吸电凝器技术,术中不阻断肝血流,以减轻肝缺血损害,术中B超检测残留病灶,有助于彻底清除。亦可先冷冻后切除,以减少播散机会。术后皮下保留肝动脉(或含门静脉)化疗泵,以备术后定期化疗栓塞。我们体会术后辅助免疫治疗或术后3周给予TACE治疗,有助于减少术后复发机会。肝癌肿块越小,预后越好,汤钊猷报告小肝癌术后5年生存率为63.7%,大肝癌预后较差,主要死亡原因为癌复发和转移,如何减少和预防术后复发问题乃是本世纪研究的焦点。
二、治疗方法、分组与预后
后病理演变阶段,表现以肝癌细胞无限增殖、扩散、转移为特点[7]。无症状携带者、
肝炎、
肝硬化及肝癌起因
殖与分化是一对立统一的两方面,增殖旺盛可抑制细胞分化,去分化效果对肝癌术后复发具有促进作用。中医药的清热解毒、健脾补肾、活血化瘀等可调节肝癌术后体内的内环境失衡,对降低APP值,延长术后复发时间具有辅助调节作用[:1)。
人群是导致肝癌发病率逐年上升重要原因,预计2020年可能成为肝癌发病高峰期,待接种过乙肝疫苗的婴幼儿进入成年后,肝癌发病率方可能出现下降趋势。
肝癌属慢
性病范畴,肝癌晚期常表现多系统、多脏器损害,临床难以纠正和调节,所以致死原因往往是多因素的。
一、临床资料
母婴垂直感染多形成HBV慢性携带者,出生后经血液、精液、唾液、汗腺、食物或餐具等媒介感染为水平感染,其中血液传染性最强,可形成一过性感染或长期带菌者。笔者于82年曾对12例接受HBsAg阳性和14例接受抗HBc阳性受血者(受血量>200m1)进行前瞻性调查。随访半年以上,受血者HBsAg感染率分别为50.0%、21.4%,其中1例接受HBsAg阳性血液(200m1)73天后发生输血后暴发性肝炎死亡,其余8例感染者HBSAg均3月内转阴性,说明一次性即使接受大量含高滴度HBV的输血,亦有可能不发生HBV感染,机体免疫状态可能是另一重要原因[4,5]。HBV感染后一般需要经过HBeAg阳性期,HBeAg向抗HBe转化期和抗HBe阳性期三个阶段[6],本组5 54例肝癌中HBeAg阳性82例(14.8%),抗HBe阳性(含HBeAg阴性病例)421例(76%),二者相比为5倍之差,说明HBeAg向抗HBe转化与肝细胞癌变具有同步演变性,所以对于抗HBe阳性成年肝病患者更应提高肝癌诊断警惕性。
肝癌的治疗仍是老大难问题,目前多主张综合性治疗,强调手术切除为首选,在无手术指征或手术效果
多与HBV感染有关,如从广义推测,无症状携带者最终转归应为肝癌,仅因寿命所限未表现而已[8]。无症
较差时,亦可选择介入、光子刀、聚能刀或中西医结合治疗等。针对不同病情选择合理治疗方法,组成正确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