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内科外科 > 心脑血管 > 高血压 > 正文

高血压的治疗及护理?谢谢!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1-29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病室及周围环境安静整洁,创造有利于病人治疗和休养的舒适环境。
②做好卫生宣教,向病人讲解有关高血压病的基本知识和控制血压的重要性,让病人
了解自身病变的程度及个体化治疗的意义,参与自身治疗护理方案的制订和实施,明确
所须达到的治疗目标。指导病人坚持服药,定期复查并教会患者及家属测量血压的正确
方法。
③保证合理的休息和睡眠,避免劳累。对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者可适当使用镇静剂及健
脑药物。对严重高血压患者应中医诊疗网建议卧床休息,发生高血压危象者则应绝对卧床。
④提倡进行适当体育锻炼,如体操、慢跑、骑自行车等。但应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时
间过长的剧烈运动。
⑤选择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低热量的饮食,每日食盐量应低于5~6g。对服用排钾
利尿剂患者应适当补充富含钾离子的食物(如桔子、香蕉)。对肥胖者限制总热量的摄
入,使体重控制在理想范围[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同时还应积极鼓励患者戒
烟、控制饮酒、咖啡及浓茶等刺激性饮料。
⑥指导病人进行自我松弛练习,通过每日15~30分钟的练习,可以产生温和的降压作
用。
A、调整呼吸,自然地进行腹式呼吸逐渐增加潮气量。
B、放松全身各部分肌肉,尤其是头颈部。
C、集中注意力,选择某一物品如钢笔等作为注意对象。
⑦观察病情变化,注意血压和心率。对血压持续增高的患者,每日测血压2~3次,必
要时分测立、坐、卧位血压,并认真做好记录,掌握血压变化规律。同时应注意避免过
大的血压波动,以减少脑出血危险。如血压急剧增高伴头痛、恶心、呕吐抽搐、视物模
糊及端坐呼吸、喘弊、面色青紫、咳粉红色泡沫痰,应考虑高血压脑病及急性左心衰竭
的发生,立即报告医生、进行抢救。
(2)药物治疗:
①选择降压药物原则:
A、坚持长期服药,选用降压效果好、作用持久、副作用少且服用方便的制剂。
B、联合用药,以增加药物的协同作用和减少不良反应。
C、一般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达到疗效后,用维持量巩固疗效。
D、对血压长期显著增高者,不宜降压过急,以免导致心、脑和肾等脏器供血锐减,产
生并发症。
(3)应用降压药的护理:
①药物治疗之前,应了解病人的病情及所需的治疗方案,告诉病人所用药物的名称、
剂量、服药方法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必要时与病人一起决定每日最佳服药时间,并尽
可能将服药与某项日常活动结合起来,以免遗忘。嘱患者一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应立
即报告医生以便及时处理。对服药期间可能出现头晕、头痛、视力下降的患者,应嘱其
避免开车及从事注意力须高度集中的工作。
②密切观察降压药的疗效。如发现血压下降过猛,尤其是收缩压<12.0kPa(90mmHg),
舒张压<8kPa(60mmHg)时立即报告医生,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制剂。
③老年人常对体液缺乏及交感神经抑制敏感,所以用药时,应考虑患者同时存在的伴
随疾病及合并用药情况。用药剂量应小,给药时间应偏长。同时密切注意有无低血钾,
低血压的发生。
④许多降压药物(哌唑嗪、胍乙啶等)均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常于患者坐起、站起
时发生。为防止体位性低血压,应用降压药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并应向患者说
明。服药后嘱患者卧床2~3小时,测量并记录卧、立位血压注意二者是否相差过多。应
嘱患者变换体位时动作应慢,站立时间不宜过长,如果出现症状立即平卧,以免突然倒
地发生意外。必要时护士协助病人起床,待其坐起片刻,如无异常,方可下床活动。
⑤硝普钠静点治疗高血压急症应注意从小剂量开始,根据血压调节给药速度,同时密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