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内科外科 > 心脑血管 > 高血压 > 正文

高血压相关预防知识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2-06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一旦病人开始接受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应对之进行系统随访和监测。早期可每日来诊一次,进行药物的调整,直至血压下降达标。对于2级高血压或有心血管并发症或并存疾病的患者的随访与监测应更为密切。每年至少应测定血清钾或肌酐1-2次。在血压下降达标,血压稳定之后,来门诊随访可每3-6月一次。对于有并存疾病,如糖尿病或并发症,如心力衰竭或需实验室检查的病人可酌情安排随访的计划。降血压的,应注意同时控制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达到其相应的目标水平,应有力的促使病人戒烟。只有当血压得到满意控制后,才可考虑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否则会增加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   16.如何随访和监测接受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患者?
  在联合用药时应注意药品的价格,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增效,而很少增加费用或副作用。
  为了达到降压的预期目标,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需联合使用2种或多种不同类的抗高血压药物。当首先选用的单一药物已用至足够剂量,血压的控制仍未达标时,应考虑联合使用第2种抗高血压药物。如果血压高出目标血压水平20/10mmHg,应考虑起始即联合使用2种抗高血压药物,可分别处方,也可使用固定剂量的复方制剂。起始联合使用1种以上的抗高血压药物有利于及早控制血压,但应注意体位性(直立性)低血压,尤其在糖尿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老年患者。
  15.如何合理联合使用抗高血压药物?
  JNC7中医诊疗网建议,对无并发症的大多数高血压病人,应首先选择噻嗪类利尿剂单独或与其他类抗高血压药物(ACEI、ABB、BB、CCB)联合应用。
  噻嗪类利尿剂可增强其他抗高血压药物的降压效果,有利于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又比其他药物便宜,是联合用药方案,包括新老固定复方制剂(如复降片、北京降压0号、海捷亚、新代文等)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14.应如何正确评价和使用噻嗪类利尿剂?
  目前有临床试验证据表明可有效降压并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常用药物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ARB)、β阻断剂(BB)、钙通道阻断剂(CCB)和噻嗪类利尿剂。
  13.目前有临床试验证据的常用抗高血压药物有哪些?
  联合采用2种或多种改变生活方式措施,效果更好。
  改变生活方式本身即有一定程度降压效果;改变生活方式可增强抗高血压药物的治疗作用,可能减少用药剂量,减少药物副作用;已有临床试验证据表明,改变生活方式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
  一些重要的生活方式改变可有效降低血压,例如体重或肥胖个体减体重,进食富含钾和钙的食物,有氧代谢运动和少量饮酒(切忌大量饮酒,大量饮酒使血压增高)。
  首先,改变生活方式对于预防高血压有重要作用,如前所述,对血压正常者,要鼓励改变生活方式,而要求高血压前状态者认真改变生活方式。同时,改变生活方式是各级高血压措施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12.改变生活方式对控制高血压有什么意义?如何改变生活方式?
  在有糖尿病或肾脏疾病的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是<130/80mmHg。
  将血压降至<140/90mmHg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显着减少。
  抗高血压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减少脑卒中、心肌梗死和肾脏损害,降低死亡率。
  11.高血压治疗的目标是什么?
  对于难以控制,尤其联合使用3种或更多抗高血压药物,未能控制的高血压,应全面检查,除外继发性高血压。
  可考虑选择性检查项目为测定尿白蛋白含量或白蛋白/肌酐比。
  常规实验室检查包括:心电图、尿常规、血糖、红血球压积、血清钾、肌酐和钙、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