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肾血管性高血压常规治疗方法有哪些?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应采取综合性措施和中西医结合,可从三方面进行,即内科治疗、外科治疗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各种疗法具有其特定的作用和局限性,对任一病例的处理则视其具体病情而定,并可联合应用。治疗目的在于恢复足够的肾血流量,控制或降低血压,改善肾功能,以达到缓解症状和促进全身健康的复原。
(一)内科治疗
对不宜或不能作手术治疗的病例,采用内科治疗,多数患者经全身治疗和药物应用可使血压有所下降,对需行手术者,内科治疗也是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的重要措施。
内科治疗包括全身性摄养饮食疗法,水分和钠盐适当控制和药物应用等降压药物,大致可为以下几种:
①排钠利尿剂;
②交感神经抑制剂;
③血管扩张剂和
④钙拮抗剂选
用合理药物治疗方案时则应根据病因的病理生理基础。Streeten等综合文献资料认为肾血管性高血压多属于肾素依赖性,经用血管紧张素抑制剂,可使血压明显下降,charer也指出肾素的过多产生,是此症的主要原因。而血容量增加或钠潴留多与晚期肾功能衰竭的高血压有关,并引证某些血管减压物质(前列腺素)缺如和自主神经紊乱与此症有关,Zwifler进一步提出,虽然所有抗肾上腺素能药物都可抑制肾素分泌,但β-阻滞剂最为有效。如心得安可乐宁、甲基多巴胍乙啶等。若单用β-阻滞剂不能控制血压,应加用利尿剂。若对侧肾功能有严重损害,致使血容量增加为高血压的主要原因,速尿为选用药物。近数年来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日益受到注目,因可阻断AI转化为AⅡ,继SQ20881之后口服SQ14225(商品名巯甲丙脯酸(captopril)取得良好疗效,但此药可因分子中含有硫氢而产生某些副作用,如皮疹中性,白细胞减少,蛋白尿等。1982年以来苯丁酯脯酸只要用小剂量每日10~20mg即能控制血压而无SQ14225的副作用。
(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1978年,首先创用PTA扩张肾动脉狭窄获得成功为肾血管性高血压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此后PTA在临床上迅速推广应用1980年Dotter估计在欧美作PTA例数已超过15000人次PTA系应用同轴扩张血管的原理从已插入通过肾动脉狭窄处一根带有囊袋的导管将囊袋膨胀至一适度压力(大约5个大气压)从而增大管腔直径技术成功可从术后血管造影确认一般在97%众多报告提示90%或以上的肾血管性高血压在1个月内血压显著下降Tegtmeyer在 80例中经1~52个月随访25例痊愈47例改善8例无效Martin综合5组111例PTA治疗结果技术成功者93%血压正常42%改善42%其中纤维肌肉增生疗效优于动脉粥样硬化并发症者10例(9%)包括急性肾小管坏死少尿血肿栓塞及血管穿孔等Dean认为对PTA效果的评估应作1年以上的随访复发率可达19%以上PTA失败的原因有二:一为扩张不全一为病灶复发常与病变钙化有关多见于肾动脉开口处或动脉造影未能显示的某些狭窄部分故在行PTA前应加注意Dean在国内已有开展1982年董宗俊报告10例经1~18个月随访血压正常7例改善1例效果差及无效各1例1986年林贵用Dean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伴发肾动脉狭窄可将肾动脉狭窄扩张至4mm腹主动脉到9mm从而改善腹主动脉和肾动脉血供使血压下降至正常或改善这一初步效果对我国最多见的由大动脉炎引起的肾血管性高血压的治疗具有实用价值
在1988年全国肾血管性高血压研讨会中可供分析病例经Dean治疗者计224例痊愈者138例好转者53例无变化者31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为85%北京宣武医院有56例作PTA单侧治愈率为88.5%双侧为73.7%大动脉炎组为87.9%而非大动脉炎组则为66.7%
关于PTA治疗效果机理1980年Castanedt-Zuniga指出通过观察尸体动脉带囊导管扩张后发现动脉内膜断裂与血管层分离动脉壁的病理改变为内膜中层及外膜的延伸弹力纤维拉长平滑肌细胞核成螺旋形畸形进一步导致内膜及中层破裂而使动脉永久性扩张以后新的内膜及疤痕形成促使动脉愈合产生类似动脉剥脱术的结果总之PTA操作技术简便亦较安全对不能耐受手术治疗者尤为适宜故有人把PTA看作手术治疗的一种交替疗法并可在行动脉造影的同时进行PTA治疗这样可使病人少作一次动脉插管PTA疗效不佳或血压再升高时可重复PTA或改用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