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丙肝病毒感染的流行和传播丙肝病毒不是经肠道感染的,是由于黏膜暴露于被感染的血液或体液而传播的。1992年对献血者进行丙肝病毒抗体筛查前发现许多患者都有注射毒品或输注血制品的历史。注射毒品者血清抗体检查阳性率大于80%,这已成为发达国家近年来获得性丙肝病毒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在这些高危人群中进行以社区为基础的预防策略十分重要。在发达国家对献血志愿者进行筛查已显着减少了输血相关性肝炎。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建立适当的筛查程序,只有大约40%的供血进行病毒检测。职业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也占近年来丙肝病毒感染的一部分。丙肝病毒在异性恋中的传播少见,但仍要进行病毒的检测以防万一。
丙型肝炎(以下简称丙肝)病毒作为非经口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的主要病原于1989年得到确认。病毒型肝炎治疗全世界大约有1.7亿人为慢性丙肝病毒感染患者,其特征是导致不同程度的炎症和肝脏的纤维化。部分慢性感染患者经过20~40年将发生进行性的肝脏损害以致肝硬化及终末期肝病的各种并发症。目前在发达国家,慢性丙肝感染是肝移植的首要适应证,在未来10~20年中慢性丙肝将继续成为重要的健康和经济负担。在此,对慢性丙肝病毒感染患者筛查、诊断和治疗的标准做一概述,并介绍将来可能实施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