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民族医药 > 壮医 > 正文

壮族社会历史及其与壮医药的关系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6-03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壮族在秦以前基本上处于独立发展的状态 , 其政治、经济、文化等都基本上是一种封闭的系统 , 作为壮族文化体系一部分的壮医 , 这一时期是经验积累的阶段。随着秦始皇统一岭南 , 壮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员 , 壮汉文化交流才有发展 , 一方面先进的中原文化在统治阶级的推行下深入壮族地区 ; 另 一方面壮族地区的文化也得以进入中原。来自中原的儒家思想和道教等 ,通过兴办学校广为传播 , 先进的手工业和农业技术随着汉人的南迁而进入壮族地区 , 这无疑有效地促进了壮族地区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在这壮汉文化相互渗透的过程中 , 壮族医药受到汉文化 , 尤其是中医学的重大影响 , 在原有的壮族医药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 吸收了中医的阴阳、气血、 脏腑等理论 , 充实了壮医药独特的理论体系 , 使壮医对人体的结构、生理、病理及疾病的发生、发展和传变有了更充分的认识 , 从而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与此同时 , 中医也从壮医中吸取了痒气、感症等病证观念 , 壮族地区的针刺等诊疗技法和药物 , 尤其是毒药和解毒药也丰富了祖国医学的内容。

有关中医在诊断技术及治疗方法等方面对壮医的深远影响 , 具体内容见第六章。

六、各个社会形态发育均欠完善

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等历史阶段 , 但是每个国家 ( 民族 ) 所经历的这些社会有先有后 ,时间有长有短 , 社会形态发育有的完善, 有的则欠完善 , 考察这些情况 ( 除原始社会外 ), 有助于了解每个国家 ( 民族 ) 的历史状况。壮族和汉族一样经历 了上述的社会形态 , 但各个社会形态发育均欠完善 , 如中原地区在夏商就进入了奴隶制社会 , 而壮族地区在秦汉时代才形成奴隶制 , 而且停留在家长奴 隶制阶段 ( 至今关于壮族古代社会是否经过奴隶制仍有不同意见 ) 。壮族地 区直到宋朝才进入封建领主制社会 , 但受羁廉、土司制度的束缚 , 发展缓慢。至于资本主义 ,1840 年鸦片战争后 , 中原地区才萌芽 , 壮族地区的情况就可 想而知了。这些说明 , 壮族地区的社会、经济都比较落后 , 从而影响了文化思想以及医学的发展。

第五节 土司制度对壮医药的影响

壮族地区的土司制度 , 渊源于秦汉的士官土吏 , 开始于唐宋的羁麽制度,形成发展于元代 , 全盛于明代 , 没落于清代 , 消亡于民国时期。

土司制度从开始到消亡经历了 1000 多年的漫长历史 , 而这一时期正 是壮族医药初步形成和发展的阶段 , 所以 , 我们认为土司制度对壮族医药的 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和深远的影响。

一、土司制度对壮族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晌

土司制度对壮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中央王朝册封当地少数民族中有威望、有势力的首领为职官 , 划分其疆界 , 使之"世领其土 , 世有其民", 维持他们内部原有的社会结构、经济形态和风俗习惯等 , 使中央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得到缓和 , 保持民族地区的社会安定 , 从而促进其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同时壮族地区和汉族之间的文化双向交 流 , 亦对壮族地区的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周光大主编的《壮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 ( 广西人民出版社 ,1998)一书 , 把壮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概括为独特性、共华性、包容性和二重性四个方面。其包容性主要体现在 : ①不少土司头人汉文化水平较高 , 吸收了很多汉文化知识。②壮族地区的某些士官和土民原本系汉人或其他少数民族 , 后被强大的壮文化所融化。 ③土司制度本是封建王朝压迫人民的工具 , 却民情易服 , 故能较长期存在。结合史实 , 可以肯定土司制度时期的壮汉文化交流比以前有更大的发展 , 医学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故在壮汉文化双向交流中 , 壮族医药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上一篇:壮医药膳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