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民族医药 > 壮医 > 正文

壮族社会历史及其与壮医药的关系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6-03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3、解蛇虫毒

(1)蓝蛇尾

据《本草拾遗》记载,蓝蛇出产于苍梧县。《梦溪笔谈》曰蓝蛇在邕州有分布。这两本书记载有当地人认识到蓝蛇头有毒,用来制造蓝药,但蓝蛇的尾却可用来解蓝蛇头毒。查《中药大辞典》无蓝蛇,可能此药已失传。

(2)鬼臼

鬼臼又名独脚莲。据清代张祥蕃《粤西偶记》记载,独脚莲能治疗一切毒蛇咬伤,并指出:"草如黄连,根极大,持入药肆,则诸香气尽消,为真,三脚五脚次之。"谢启《广西通志》也收入了独脚莲治蛇伤的经验。目前壮族民间仍广泛使用鬼臼治疗各种 毒蛇咬伤。

(3)续随子

据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记载,南方盛产续随子,当地土人称之为"半枝莲",用来治疗蛇虺蝎螫咬伤"立有奇验"。现在壮族民间仍广泛使用续随子治疗毒蛇咬伤。

(4)苦荬菜

据方喻《南宁府志》记载,苦荬菜是当地出产的药物,"可除蛇虫之毒"。《中药大辞典》也指出苦荬菜有解毒的功效。

(5)冷石

据吴保《地理志》及《大康地记》记载,布山县(今广西贵港市一带)毒虺很多,若被毒虺咬伤,当地人用冷石研未敷患处即愈。《中药大辞典》认为冷石是滑石(备考),广西历来盛产滑石,南朝齐梁陶弘景《名医别录》已有始安郡(今广西桂林市一带)产滑石的记载。据此可知,壮族地区产滑石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但滑石的主要作用是清热利湿,无解蛇毒的功效,因此,对于冷石是否就是滑石,尚待考证。

4.解蛊毒

(1)吉利草

晋代稽含《南方草木状》云:"吉利草,其茎如金钗股,形类石剧,根类苟药,交广俚俗多畜蛊毒,唯此草能解之极验,吴黄武中,江夏李侯以罪徒合浦,始入境,遇毒,其奴吉利者,偶得是草,与侯服,遂解,吉利即循去,不知所之,侯因此济人,不知其数。"这是用吉利草解蛊毒的最早病例记载,实际上这正是广西合浦县土著民族治疗蛊毒的经验,而且是以壮族为主,因为《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中有"合浦蛮俚皆应之"的记载,说明合浦曾是假人活动的地方。到了清代谢启昆的《广西通志》中尚有吉利草产于上林县的记载。但历代本草著作中没有吉利草的记载。《岭外代答》和《桂海虞衡志》也没有谈到吉利草。可见,从晋代到清代吉利草一直是在壮族民间使用,没有经文人之手而登上"大雅之堂"。可惜,目前实地调查仍未发现此药。

(2)菱香草

根据道光元年(1821年)谢云修《义宁县志》记载,当地出产的菱香草晒干后香气经年不散,"能辟蛊"。现在壮族民间仍有人用菱香草来预防蚊虫、蛙虫等,现又称为"灵香草"。

(3)囊荷

据清代舒启《柳州府马平县志》记载,当地出产的囊荷"能治蛊"。唐代王焘《外台秘要》曾介绍用囊荷置席下来诊断蛊毒,是蛊毒则不肯卧。说明岳、'襄荷确实有防治蛊毒的功效。

(4)芸香

据清代杨家珍《天河县乡土志》记载,当地出产的芸香"可辟蛊毒"。

(5)陈家白药

唐代刘恂《岭表异录》曰:"陈家白药......善解蛊毒。"

(6)其他

《太平御览》记载有治蛊毒之草药:"广之属郡及乡里之间多蓄蛊。彼主人悉能验之。以草药治之,十得其七八。药则金钗,服形如石剧,古漏子,人肝藤,陈家自药子。"

5.解食物中毒

(1)圣齑

据《岭表录异》记载,圣齑"乃牛肠胃中未化草也"。广西人爱吃水牛肉,若食后腹胀或发生中毒,用圣齑调人姜、桂、盐、醋内服解之。如今在广西部分山区的壮族和苗族还有人吃圣齑,称为"不乃羹"或"青羹"。

(2)橄榄

《本草纲目》指出,橄榄"出广西两江山同中",当地土人采取为药。据《本草图经》记载,邑州有一种橄榄,其汁可解河豚鱼肝中毒。此外,据清代苏士俊《南宁府志》记载,橄榄尚可以解酒毒。

(3)金荆

据清代刘斯誉《融县志》记载,当地出产一种金荆,人们用来做筷子吃饭,能解饮食毒。

上一篇:壮医药膳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