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民族医药 > 壮医 > 正文

壮族社会历史及其与壮医药的关系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6-03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 , 壮族先民总结出了许多治疗痧、瘴、毒等病症的方法 , 发现了大量有效的药物 , 尤其是动物药、毒药和解毒药。由于气候炎热、草木旺盛 , 毒药及解毒药的品种很多。《本草拾遗》曰 :" 岭南多 毒物 , 亦多解物...... " 《海药本草》载 :" 岭南多毒 , 家家贮之。 " 《诸病源候论· 蛊毒病诸》记载了岭南但人 ( 壮族先民 ) 使用的五种毒药 : 不强药、蓝药、焦铜药、金药、菌药。壮族先民使用的解毒药范围很广 , 主要有解虫毒、解蛇毒、解食毒、解药毒、解金石之毒、解箭毒、解蛊毒等 O 还有一些解毒范围很广的解毒药 , 如《本草拾遗》载 :" 陈家自药 , 味苦 , 寒 , 无毒 , 主解诸药毒...... " 由于壮族聚居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很适合各种动物生长繁殖 , 因而动物繁多 , 而壮族先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则形成了喜食蛇鼠及各种山禽的习惯 , 天长日久 , 对这些动物的药用价值有了独到的认识和体会 , 如《桂海虞衡志》载 : " 石鼠......治咽喉疾效如神......凤猩......其溺及乳汁主大风疾 , 奇效。 " 〈本 草拾遗》载 :" 珉瑭......但人刺其血饮 , 以解诸药毒。 " 《梦溪笔谈》指出 :" 邑州所贡蓝药 , 即蓝蛇之首 , 能杀人 , 蓝蛇之尾 , 能解药。 " 直至现在 , 壮医对使用 牛黄、庸香、鹿茸、猪胆、熊胆、五灵脂、毛鸡、鸡内金、蛇胆、蛤蛤、白花蛇、瞻酥、海马、蜂房、蝉蜕、桑螺蜻、乌贼骨、牡蜘、龟板、鳖甲珍珠、蜓蚓、娱蛤等动物药有独到的经验 , 用之于临床每获良效。壮民们生活在野生动物繁多 的环境中 , 被动物咬伤、撞伤是在所难免的 , 因而对动物伤害的防治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 , 尤其是对毒蛇咬伤的防治更有特色 , 壮乡的 " 蛇药 " 、 " 蛇医 " 早已遐逐闻名。据《广西药用动物》统计 , 广西常用的动物药有 125 种 , 是壮族人民长期生活经验的总结。至今壮族民间尚有 " 扶正补虚 , 必配用血肉之品 " 的用药习惯 , 壮医擅长使用动物药的特点由此可见一斑。除药物治 疗外 , 壮族先民还总结了许多其他疗府、治瘴、解毒的治疗方法 , 如刮痧、针刺、针挑、烧针等。例如 , 由于气候炎热 , 多雨潮湿 , 故易生痈疡, 山高林密易于受伤 , 且伤口极易成脓, 由此而开创了浅刺、浅割排脓疗疮治伤的外治法。 壮族先民在山多石多的生长环境中自然而然地发明了砭石治病的方法。树林、动物繁多 , 提供了原始的针具材料 , 且随处可得 , 如植物刺针、骨针、箭猪毛针等为木刺、骨刺、竹筒罐等疗法的发明创造了条件壮族先民发明运用的许多治疗方法 , 至今仍在壮乡各地流传 , 是壮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 , 为壮族人民的健康、繁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第二节 巫文化与壮医药的关系

巫文化即巫术文化 , 巫文化的核心是信仰鬼神 , 以往概斥之为封建迷信 , 但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 , 巫术文化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 , 它不仅影响道教文化、文学艺术 , 而且影响到民族、民俗、宗教、医药、饮食、器用、经济生活、天文历法、教育、法律、哲学、音乐、舞蹈、美术、民间文艺、工艺、功法、戏曲、文字以及物质生产的各个方面 , 尤其对医药的影响甚大。

壮族先民越人重巫 , 文献不乏记载 , 汉代越巫风曾在中原地区广为传播 , 可见壮族巫文化影响之深广。清代 , 南方壮族地区仍盛行巫风。直到现代 , 壮族地区仍见巫之遗风。

医巫同源、医巫并存的壮族地区文化发展特点 , 对壮医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由于年代久远 , 且缺乏文字记载和实物见证 , 只能够根据民俗民风述其大略。

巫术和宗教的起源密切相关 , 在时间顺序上巫术先于宗教 , 而在形式和内容方面 , 法术 ( 巫术 ) 的行为常与最庄严的宗教礼仪相混杂。壮族有着自己民族的宗教信仰 , 但这种宗教信仰意识停留在比较原始的阶段上 , 可划归巫教的范畴 , 基于这种情况 , 我们在探讨巫文化与壮医药关系的时候 , 就必然牵涉到壮族宗教的有关内容。

上一篇:壮医药膳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