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临床 > 中西医结合 > 正文

中西药治疗焦虑症的研究进展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5-28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学习、就业、工作压力的增大,竞争加剧,以及对自我期望值的增高,精神压力也随之增大。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们的精神健康却呈现出与之相反的状况。有资料表明,在精神障碍占全球疾病的总负担中,高收入的国家约是低收入国家的2倍。进入2l世纪,人们对精神健康的关注,已从传统的重性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渐向轻型精神障碍,如神经症转变。焦虑症在我国作为神经症的一个亚型,越来越受到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的重视。在国外,焦虑病人受到很大关注,所以十分重视抗焦虑新药的开发。但目前临床应用的抗焦虑剂除有抗焦虑作用外,还有很大的毒副作用,而中医药治疗焦虑症在临床上普遍存在着随症加减的问题。随着世界范围内对传统中医药(包括天然药物)的认可,遵循中医药理论,根据临床用药经验,从经方、验方、单方中开发出“三小、三效、五方便”的新型中药制剂,顺应时代潮流,使中国真正与国际接轨,是广大药学工作者的机遇与挑战。

    l关于焦虑症

    焦虑是任何人都可以感受到的体验,是一种不愉快及难以言状的担心体验,并伴有躯体症状。焦虑症并非如此,它还意味着因焦虑所致的明显精神压抑和功能障碍。适当的焦虑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但过度的焦虑则会给患者的学习、生活、工作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使患者的身心受到伤害。焦虑症以广泛和持续性焦虑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常伴有自主精神紊乱、肌肉紧张与运动不安。临床上分为广泛性焦虑(慢性焦虑)和惊恐障碍(急性焦虑)。前者是常见的表现形式(一般无特指是指前者),发病时伴有口干、出汗、心悸、气急、尿频、尿急与头痛、轻微震颤、坐卧不安,并且入睡困难;后者在无特殊的恐惧性处境时,感到惊恐体验,伴有濒死或失控感,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2焦虑症的病因

    2.1西医认为焦虑现象与遗传因素有关,焦虑症患者的家族中,焦虑症的发病可达15%,而一般居民的发病率为5%;有的学者强调,此病是脑内生理生化异常的器质性疾病,特别指出边缘系统(杏仁核、海马),下丘脑及额叶皮层。其他脑结构在焦虑发生中的作用,焦虑症的生理改变在于神经功能活动的全面亢进,但这些生理改变并非焦虑症所独有,因而这也可能是疾病的结果而非原因。在生物化学方面,焦虑的产生可能与多种神经递质的相互作用有关,包括去甲肾上腺素、5一羟色胺和GABA。还可能与血中皮质类固醇的浓度增高有关。即与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代谢或神经传递系统紊乱有关。

    2.2中医神经学中并无“焦虑症”之名,从临床症状看,属于情志病范畴,可能与“郁证”、“惊”、“恐”、“惊悸”、“心悸”、“怔忡”、“不寐”、“脏躁”、“百合病”、“灯笼病”等病症有关。主要由于“脏腑虚弱”,加之不良环境、精神刺激,心主神明失司;或忧思过度,气机闭塞不行,使脏腑气机失调,涉及心、肝、胆、脾、胃、肾,其中以肝、心、肾失调最常见,以气郁、火热、阴血亏乏居于主要地位。尽管有关焦虑症的病因,中西医的观点有所不同,但临床症状上都有心悸、疲乏、失眠、神经过敏、胸闷气急、烦躁的症状,而中医药的治疗方面则侧重于从症状的表现上进行分症分型治疗,西医则在诊断后进行比较单一的给予抗焦虑剂治疗。

    3焦虑症的药物治疗

    3.1历史上,鸦片、溴化物曾作为抗焦虑药。20世纪 50年代以前主要应用巴比妥镇静催眠药治疗,但毒副作用很大。60年代,BDZ一直是抗焦虑剂的主要药物,但这类药物除了抗焦虑作用外,还有中枢镇静、肌松、致遗忘、耐受成瘾性等副作用。80年代中期,诞生了具有“选择性抗焦虑剂”之称的丁螺环酮,因而成为抗焦虑发展的重要标志。因其抗焦虑作用与BDZ相当,但没有耐药性和成瘾性,也没有致遗忘、镇静、肌肉松驰、抗惊厥作用,也不加强乙醇的中枢抑制作用,是目前治疗焦虑症的长期首选西药。近年又出现了罗拉西泮(Lorazepanm)和塞乐特(seroxat)等中枢神经递质抑制剂。现在还应用新型抗抑郁药万拉法星(ve lafaxine博乐饮)对广泛性焦虑障碍有独特的效果且很安全。此外还有三环抗抑郁药,ssRI类,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类)也可有效。由此可见,抗焦虑药发展的速度非常快。直到现在,人们还在研发新型高效的抗焦虑药。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