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治则
治则,是治疗疾病的法则,包括治疗原则和方法两个内容。从整体观念出发,在阴阳五行学说指导下,将四诊所得的,进行分析、归纳。作出的辩证,然后根据证情制订出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治则是临证制方遣药的依据,其内容颇为丰富,千百年来一直在防治疾病上发挥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第一节 治疗原则
中医学有一整套比较完整和系统的治疗原则理论。如未病先防、治病求本、扶正祛邪、因地因时因人制宜等。其中包含着许多辩证法思想,在临床治疗上起着重要指导作用。兹分述如下:
一、未病先防
中医学对疾病的预防非常重视,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已论述。《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强调了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治未病的内容包含两方面,一是未病先防,一是既病防变。未病先防,关键是取决于人体正气充沛与否,即人体抗病能力强弱。在同一条件下有人得病,有人不得病,这就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道理。因此,人们就需要加强精神修养,注意心理卫生,顺应四时气候变化,饮食有节,力戒偏嗜,起居有常,劳逸适度,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从而提高抗病能力,才能不易发生疾病。另外,在传染病流行的季节里,还可采用药物进行消毒防病,如用雄黄、艾叶、苍术等熏烟以防疫疠。
既病防变,指对病要积极地进行早期治疗,防止疾病的发展与传变。诚如《金匮要略》所说:“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既病早治、注意防变对于控制或减少疾病的发展与恶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治病求本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治病必求其本”。即谓治疗疾病时,必须针对造成疾病的根本原因进行治疗。这是辩证论治的基本原则。
任何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总是通过若干症状和体征表现出来。但是这些显露于外的征象,还不是疾病之本质。医者必须透过现象找到疾病之本质所在,亦即找出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然后针对其本质进行治疗。只有从根本上除去了发病原因,疾病的各种症状才会得以彻底消除。如头痛这个症状,它可由外感、血虚、肝阳上亢、痰湿、瘀血等多种原因引起,治疗就不能简单地采取对症治疗,而应在辩证基础上,找出病因,针对其病因而分别采用解表、养血、平肝潜阳、燥湿化痰、活血化瘀等法进行治疗,即为治病求本。运用这一原则时,必须正确掌握“标本缓急”、“正治与反治”这两种情况。
(一)标本缓急
标与本,是中医治疗疾病时用以分析各种病证的矛盾。分清主次,解决主要矛盾的治疗理论。标,即现象;本、即本质。标与本是互相对立的两个方面。标本的含义是多方面的。从正邪两方面说,正气为本,邪气为标;从疾病而说,病因为本,症状为标;从病位内外而分,内脏为本,体表为标;从发病先后来分,原发病(先病)为本。继发病(后病)为标。总之,本含有主要方面和主要矛盾的意义;标含有次要方面和次要矛盾的意义。
疾病的发展变化,尤其复杂的疾病,常常是盘根错结,矛盾万千。因此,在治疗时就需运用标本的理论,借以分析其主次缓急,便于及时合理的治疗。标本的原则一般是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和标本同治三条。
急则治其标,指标病危急,若不及时治之,会危及患者生命,或影响本病的治疗。如胀满、大出血、剧痛等病,皆宜先除胀、止血、止痛。正如《素问·标本病传论》所说:“先热后生中满者,治其标……先病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小大不利,治其标。”待病情相对稳定后,再考虑治疗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