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五输穴又可根据其主病而应用。如取井穴治心下满;取荥穴治身热;取输穴治体重节痛经穴治喘咳寒热;取合穴治逆气而泄等。也可按五脏五输与五行的关系而应用。如肝经属木,肝实证泻行间,行间为荥火,是实则泻其子虚证补曲泉,曲泉为合水,是虚则补其母。这是本经子母补泻法。又如肝实证还可泻心经荥穴少府,肝虚证补肾经合穴阴谷,这是异经子母补泻法。其余各经,以此类推。
2、俞募穴 俞、募穴与各脏腑的病变有密切关系,脏腑发生病变时,每在俞、募穴查到反应,表现压痛或敏感等。五脏有病,多取背部俞穴,六腑有病,多取胸腹部募穴。这就是《难经》所说“阴病引阳,阳病引阴”的意义。
3、原络穴 原穴在六阳经中,排列在五输穴的“输穴”后,而六阴经则以“输穴”为原穴。原穴与三焦有密切关系。三焦是元气的别使,它导源于脐下动气,而输布全身,和调内外,宣上导下,关系着整个人体的气化功能,特别对促进五脏六腑的生理活动有一定的意义。针刺原穴,能通达三焦原气,调整内脏功能。
络穴除在十二经中各有一个外,还有任、督脉的络穴和脾之大络,合计为十五络穴。
上一页 [1] [2] [3] [4]
【中医诊疗网】www.zlno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