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临床 > 中医内科 > 正文

黄疸的辨证论治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4-01-30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的一种病证,其中目睛黄染尤为本病的重要特征。本病与西医所述黄疸意义相同,可涉及西医学中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和溶血性黄疸。临床常见的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胆囊炎胆结石、钩端螺旋体病、蚕豆黄及某些消化系统肿瘤等疾病,凡出现黄疸者,均可参照本病辨证施治。

黄疸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

本病的病因有外感和内伤两个方面,外感多属湿热疫毒所致,内伤常与饮食、劳倦、病后有关。黄疸的病机关键是湿,由于湿邪困阻脾胃,壅塞肝胆,疏泄失常,胆汁泛溢而发生黄疸。黄疸的辨证,应以阴阳为纲,阳黄以湿热疫毒为主,其中有热重于湿、湿重于热、胆腑郁热与疫毒炽盛的不同;阴黄以脾湿为主,要注意有无血瘀血虚的表现。黄疸的治疗,主要为化湿邪,利小便。

辨证论治:

一、阳黄

1.热重于湿证

证候:身目俱黄,黄色鲜明,发热口渴,或见心中懊恼,腹部胀闷,口干而苦,恶心呕吐,小便短少黄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象弦数。

病机:湿热熏蒸,困遏脾胃,壅滞肝胆,胆汁泛溢。

治法:清热通腑,利湿退黄。

方药:茵陈蒿汤加减。

常用药:茵陈蒿清热利湿退黄;栀子大黄黄柏连翘、垂盆草、蒲公英清热泻下;茯苓滑石、车前草利湿清热使邪从小便去。

2.湿重于热证

证候:身目俱黄,黄色不及前者鲜明,头重身困,胸脘痞满,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或大便溏垢,舌苔厚腻微黄,脉象濡数或濡缓。

病机:湿遏热伏,困阻中焦,胆汁不循常道。

方药: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加减。

常用药:藿香、白蔻仁、陈皮芳香化浊,行气悦脾;茵陈、车前子、茯苓、苡仁、黄芩、连翘利湿清热退黄。

3.胆腑郁热证

证候:身目发黄,黄色鲜明,上腹、右胁胀闷疼痛,牵引肩背,身热不退,或寒热往来,口苦咽干,呕吐呃逆,尿黄赤,大便秘,苔黄舌红,脉弦滑数。

病机:湿热砂石郁滞,脾胃不和,肝胆失疏。

方药:大柴胡汤加减。

常用药:柴胡、黄芩、半夏和解少阳,和胃降逆;大黄、枳实通腑泄热;郁金佛手、茵陈、山栀疏肝利胆退黄;白芍甘草缓急止痛。

4.疫毒炽盛证

证候:发病急骤,黄疸迅速加深,其色如金,皮肤瘙痒,高热口渴,胁痛腹满,神昏谵语,烦躁抽搐,或见衄血、便血,或肌肤瘀斑,舌质红绛,苔黄而燥,脉弦滑数。

病机:湿热疫毒炽盛,深入营血,内陷心肝。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开窍。

方药:《千金》犀角散加味。

常用药:犀角(水牛角代)、黄连、栀子、大黄、板蓝根、生地、玄参、丹皮清热凉血解毒;茵陈、土茯苓利湿清热退黄。

二、阴黄

1.寒实阻遏证

证候:身目俱黄,黄色晦暗,或如烟熏,脘腹痞胀,纳谷减少,大便不实,神疲畏寒,口淡不渴,舌淡苔腻,脉濡缓或沉迟。

病机:中阳不振,寒湿滞留,肝胆失于疏泄。

治法:温中化湿,健脾和胃。

方药:茵陈术附汤加减。

常用药:附子白术、干姜温中健脾化湿;茵陈、茯苓、泽泻猪苓利湿退黄。

2.脾虚湿滞证

证候:面目及肌肤淡黄,甚则晦暗不泽,肢软乏力,心悸气短,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脉濡细。

病机:黄疸日久,脾虚血亏,湿滞残留。

方药:黄芪建中汤加减。

常用药:黄芪、桂枝生姜、白术益气温中;当归、白芍、甘草、大枣补养气血;茵陈、茯苓利湿退黄。

三、黄疸消退后的调治

黄疸消退,有时并不代表病已痊愈。如湿邪不清,肝脾气血未复,可导致病情迁延不愈,或黄疸反复发生,甚至转成癥积、鼓胀。因此黄疸消退后,仍须根据病继续调治。

1.湿热留恋证

证候:脘痞腹胀,胁肋隐痛,饮食减少,口中干苦,小便黄赤,苔腻,脉濡数。

病机:湿热留恋,余邪未清。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茵陈四苓散加减。

常用药:茵陈、黄芩、黄柏清热化湿;茯苓、泽泻、车前草淡渗分利;苍术、苏梗、陈皮化湿行气宽中。

2.肝脾不调证

证候:脘腹痞闷,肢倦乏力,胁肋隐痛不适,饮食欠香,大便不调,舌苔薄白,脉来细弦。

病机:肝脾不调,疏运失职。

治法:调和肝脾,理气助运。

方药:柴胡舒肝散或归芍六君子汤加减。

常用药:当归、白芍、柴胡、枳壳、香附、郁金养血舒肝;党参、白术、茯苓、山药益气健脾;陈皮、山楂麦芽理气助运。

3.气滞血瘀证

证候:胁下结块,隐痛、刺痛不适,胸胁胀闷,面颈部见有赤丝红纹,舌有紫斑或紫点,脉涩。

病机:气滞血瘀,积块留着。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方药:逍遥散和鳖甲煎丸。

常用药:柴胡、枳壳、香附疏肝理气;当归、赤芍丹参桃仁莪术活血化瘀。并服鳖甲煎丸,以软坚消积。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