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 |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
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从1966年开始,进行了中医治疗流脑的临床研究。按照中医治疗温病卫气营血的辨证纲领,用辨证分型的方法,将病人分为卫气同病、气营(血)两燔、气阴衰竭、热郁化风等证型,用口服汤剂治疗,取得了一定效果。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又将传统的口服汤剂,逐步进行剂型改革,制成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剂。从1967-1971年共治疗各型流脑245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以清热解毒为主要治法,其处方由银花、贯众、板蓝根、龙胆草、钩藤、甘草等十味中药,制成针剂肌肉或静脉注射进行治疗,提高了疗效[实用中医内科学1985:400L蒋氏将80例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炎、脑炎的住院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合并脑膜炎与脑炎分别为35、36与5、4例。治疗组采用双黄连粉针剂静脉滴,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静脉点滴,两组均辅以甘露醇静脉点滴治疗。结果:两组分别显效19(48%)、6(15%)例,有效18(45%)、23(58%)例,无效(7%)、11(27%)例,总有效率93%、73%,有显著性差异P<0.01[上海医科大学学报1996;25(2):239]。
·其它有关肢体抽搐、肌肉痉挛的疾病
流行性肌张力障碍综合征以多发性肌强直为临床特点,王氏认为属中医“刚痉”范畴,病因为风寒之邪侵入太阳经,经气不舒,阻滞津液运行,筋脉失养所致,治宜疏风散寒,解肌祛邪,生津舒脉,采用葛根汤:葛根、白芍、生甘草、麻黄、桂枝、生姜、大枣。结合用西药用氢溴酸东茛菪碱,治疗流行性肌张力障碍综合征88例。结果均治愈,平均病程2.8日[中医杂志1994;37(9):544)。
不宁腿(肢)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是双小腿深部难受或酸痛,小腿肌肉痉挛、发紧或深部如虫爬、瘙痒等感觉。病因常不明确。刘氏认为肢体疼痛、痉挛等症内属肝血不足,外为风寒湿邪所侵,经气不利,筋脉失濡所致。以芍药甘草汤加味(白芍、甘草、生米仁、生地、宣木瓜、苏木、威灵仙、地龙)随症加减,治疗本病32例,结果:痊愈18例(56.2%),显效7例(22.06%),好转4例(12.5%),无效3例(9.3%),总有效率90.7%[上海中医.药杂志1992;(2):26]。李氏根据不宁腿综合征病在下肢及缠绵难愈等特点,认为下焦湿热郁蒸,·经脉气机闭阻为本病的主要病机。以四妙丸加味(苍术、黄柏、薏苡仁、川牛膝、汉防己、忍冬藤、车前子)治疗本病13例,结果:治愈9例,显效3例,有效1例[江苏中医1992;(9):24]。
张氏报道其师临证时,凡见四肢抽搐,角弓反张,口噤不开,为西医学之破伤风、乙脑、流脑、癫痫等病出现抽搐,在方药中投大剂量蝉蜕,疗效甚佳。剂量一般在50-120g,多与僵蚕、天麻、全蝎等解痉祛风之药配合应用。作者以大剂量蝉蜕治愈新生儿及成人破伤风80多例,一般无需配用西药,功效卓著。附验案2则[中医杂志1994;35(7):370L马氏采用养血活血,祛风柔络治法,药用蝉蜕、全蝎、蜈蚣、熟地、当归、白芍、川芎,治愈痉挛性斜颈1例[中医杂志1994;35(5):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