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临床 > 中医妇科 > 正文

带下过多的中医治疗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4-03-11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带下过多是指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异常,或伴有局部及全身症状者。古代有“白沃”、“赤白沥”、“下白物”等名称。西医学的各类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内分泌功能失调等疾病引起的引导分泌异常与中医学带下过多的临床表现相类似时,可参考本病进行辨证论治。

带下过多主要是湿邪伤及任带二脉,使任脉不固,带脉失约。湿邪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原因,但有内外之别。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是产生内湿之因;外湿多因久居湿地,或涉水淋雨,或摄生不洁,或不洁性交等,以致感受湿热毒虫邪。本病治疗以除湿为主。一般治脾宜运、宜升、宜燥;治肾宜补、宜固、宜涩;湿热和热毒宜清、宜利。阴虚夹湿则补清兼施。虚实夹杂证及实证治疗还需配合外治法。

证候: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质稀薄,或如涕如唾,绵绵不断,无臭;面色晄白或萎黄,四肢倦怠,脘胁不舒,纳少便溏,或四肢浮肿;舌淡胖,苔白或腻,脉细缓。

治法:健脾益气,升阳除湿。

方药:完带汤。

常用药:人参白术、淮山药、甘草益气健脾,白术健脾阳,淮山健脾阴;苍术陈皮燥湿健脾,行气和胃;白芍柔肝,轻用柴胡稍佐疏肝解郁,并升阳除湿;黑芥穗入血分,祛风胜湿;车前子利水渗湿。

证候:带下量多,绵绵不断,质清稀如水;腰酸如折,畏寒肢冷,小腹冷感,面色晦暗,小便清长,或夜尿多,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润,脉沉迟。

治法:温肾培元,固涩止带。

方药:内补丸。

常用药:鹿茸肉苁蓉补肾阳益精血;菟丝子补肝肾,固任脉;潼蒺藜温肾止腰痛;肉桂、制附子补火助阳,温养命门;黄芪补气助阳;桑螵蛸收涩固精;白蒺藜祛风胜湿;紫苑茸温肺益肾。

证候:带下量多,色黄或赤白相兼,质稠,有气味,阴部灼热感,或阴部瘙痒;腰酸腿软,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咽干口燥,或烘热汗出,失眠多梦;舌质红,苔少或黄腻,脉细数。

治法:滋肾益阴,清热利湿。

方药:知柏地黄汤。

常用药:熟地滋阴补虚,益精生血;山茱萸温补肝肾,收涩精气;山药健脾滋肾,涩精止泻;泽泻清泻肾火;丹皮清肝泻火;茯苓健脾利湿;知母、黄柏清热泻火滋阴。

证候:带下量多,色黄或呈脓性,质粘稠,有臭气,或带下色白质黏,呈豆渣样,外因瘙痒;小腹作痛,口苦口腻,胸闷纳呆,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清利湿热,佐以解毒杀虫。

方药:止带方。

常用药:猪苓、茯苓、车前子、泽泻利水渗湿止带;赤芍、丹皮清热,凉血活血;黄柏、栀子、茵陈泻热解毒,燥湿止带;牛膝利水通淋,引诸药下行,使热清湿除带自止。

证候:带下量多,黄绿如脓,或赤白相兼,或五色杂下,质黏腻,臭秽难闻;小腹疼痛,腰底酸痛,烦热头晕,口苦咽干,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均为热毒之征。

治法:清热解毒。

方药:五味消毒饮加土茯苓、败酱草鱼腥草薏苡仁

常用药:蒲公英金银花、野菊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均为清热解毒之品。加败酱草、土茯苓、鱼腥草、薏苡仁以清热解毒,利水除湿。

上一篇:妊娠病之恶阻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