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月经前后诸证是指每于行经前后或行经期间,周期性的出现明显不适的全身或局部症状者,以经前2-7天和经期多见,古代医籍根据不同的主证,分别称之为“经行乳房胀痛”、“经行头痛”、“经行泄泻”、“经行发热”、“经行吐衄”等西医所称的“经前期综合征”可参考本病辩证论治。
经行感冒是指每值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感冒的症状,经后逐渐缓解者,称为“经行感冒”。本病以感受风邪为主,夹寒则为风寒,夹热则为风热。多由素体气虚,卫阳不固,经行阴血下注于胞宫,体虚益甚,此时血室正开,腠理疏松,卫气不固,风邪乘虚侵袭;或素有伏邪,随月经月经周期反复乘虚而发。经后因气血渐复,则邪去表解而缓解。
本病以本虚为主,发病有风寒、风热、邪入少阳之不同,故经行发病期间,治疗应施以辛温、辛凉解表之剂,但还须兼顾经行血虚、卫气不固的特点,平时宜和血益气,固卫祛邪。
风寒证
证候:每至经行期间,发热,恶寒,无汗,鼻塞流涕,咽喉痒痛,咳嗽痰稀,头痛身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经血净后,诸症渐愈。
治法:解表散寒,和血调经。
方药:荆穗四物汤加减。
常用药:荆芥辛温解表,白芍、熟地、当归、川芎养血和血、调经。
风热证
证候:每至经行期间,发热身痛,微恶风,头痛汗出,鼻塞咳嗽,痰稠,口渴欲引;舌红,苔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和血调经。
方药:桑菊饮加当归、川芎。
常用药:桑叶、菊花、连翘、薄荷辛凉解表,桔梗、杏仁宣肺止咳,芦根清热解毒,甘草调和诸药。
邪入少阳证
证候:每于经期出现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心烦欲呕,头晕目眩,默默不欲饮食;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弦数。
治法:和解表里。
方药:小柴胡汤加减。
常用药:柴胡、黄芩清热解表,人参、半夏、甘草益气和胃,生姜,大枣调和营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