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维生素类药物治疗:
其作用机理尚不十分明显,但确有许多病例在接受大剂量维生素A、B6和E后,在主观和客观上都有改善。用药方法:维生素B6100mg,每日3次口服;维生素E50mg,每日3次,口服;两者联合应用,持续3-6个月。用药后常可发现乳房疼痛减轻,结节缩小,乳房松弛。服用维生素A也常有较好的效果。
利尿药与镇静剂:
在经前紧张症合并严重的乳房症状者中,常可发现其体内雌二醇水平过高,以致体内水钠潴留。若服用小剂量的利尿剂与镇静剂,促进水钠排出,可使症状和体征改善。
碘剂:
有学者应用碘剂治疗,常得到良好的反应,原理尚不明确。常用5%-10%的碘化钾,5ml每日3次,口服。若于经前症状最明显时使用,效果最明显。
激素:
针对乳腺纤维囊性增生病的病因多系体内雌激素相对或绝对升高,孕激素相对或绝对减少,或因两者的比例失调,故学者常通过外源性激素,试图达到两者重新协调的目的。虽然这种设想有些道理,但由于乳腺纤维囊性增生病的发病机理还未完全阐明,外源性激素的应用很难得到理想的效果。激素在治疗过程中确能暂时减轻症状,但长期使用必将造成体内激素之间新的失衡。有人报道,在应用激素治疗后,原先存在的小腺瘤或小囊肿反而增大。联合应用雌激素与孕激素可使乳腺组织密度呈弥漫性增加。绝经期前后的女性,更不宜使用雌激素类药物。应用激素类药物应严格掌握使用指征,且不宜长期使用,以避免副作用的产生。
常用激素类药物:
黄体酮5mg,每日口服2次,于经前10天起连服7-10天。该药在乳腺组织内可以争夺雌激素受体,具有对抗雌激素的作用和阻止乳腺组织的水钠潴留,且具有预防癌变的作用。
甲基睾丸素5mg,每日口服3次,于经前10天起,连服7-10天。它也使雌激素的拮抗剂,长期使用可出现男性化的特征。
丹那唑100mg,每日口服3次,(有时可加到600mg/日)。本药为抗性腺激素药物,可以阻断雌激素的合成。治疗时常需连续使用3-6个月。上海华山医院乳房专科门诊在应用中发现,90%-95%的病人症状及体征得到改善,65%-70%症状消失;约半数病例乳房结节缩小或消失。长期使用可能出现月经减少、闭经或轻度男性化体征,停药后上述症状可逐渐消失。
三苯氧胺5mg,每日2次,连服3-6个月。此药为人工合成的抗雌激素药物,也有相当明显的效果。
手术治疗:
指征:
凡病史长,又有母系乳腺癌家族史者;
年龄大于50岁才出现乳房明确增大的结节,并不岁月经周期发生变化者;
未育或未哺乳者;初产年龄大于35岁者;
X线见有大片致密阴影或伴有可疑的点状钙化者;
病灶局限,质地坚硬、表面不光滑者,均应作局部或区段切除及病理切片检查;
病灶弥散,有大小不等的多发结节者,或已可疑有癌变或细胞高度变异者,可考虑作皮下全乳腺切除术,同期或Ⅱ期作乳房成型术。
预后
乳房纤维囊性增生病史一种进展性疾病,初期的乳瘤症,各种组织形态的小叶增生及纤维瘤形成,基本上都不会发生癌变。也不应将其视为癌前病变。至今,纤维囊性增生病与乳腺癌的真正关系还不明确。国内资料发现,导管上皮及腺泡上皮的高度增生及不典型增生有癌变可能。因为从病理检查所见,95%的乳腺癌来自导管上皮。从长期对这类患者的追踪观察,发现她们患乳腺癌的发生率比普通人群要高2-4倍,有的报道称高达3-10倍。普遍认为,导管上皮高度增生伴异形者可以视为癌前病变,故中老年患者或病史较长的患者应坚持每次月经后的自我检查,每年需由临床医师检查几次,并进行一次乳腺钼靶摄片或采取其他检查方法。一旦发现局部结节增大,应定期由医生检查或切除病灶,并送病理检查以确认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