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特点是全层细胞均有异型性,其中表层可见凹空细胞者为CIN II,无明确凹空细胞者为CIN III;凹空细胞比LSIL空晕小,但核更大,更具异型性;基底层细胞更异型,可见瘤巨细胞、核分裂增多以及出现病理性核分裂像。
2. HSIL,包括CIN II和CIN III
有一种容易与PIM混淆的不成熟化生型HSIL,主要鉴别点是核大小不等,有多形性,常在上层可见核分裂,且一般非乳头状生长。
PIM比较少见,其病因学可能是在腺上皮鳞化时伴6,11型HPV感染,常伴有典型的湿疣病变,从鳞状上皮延伸到柱状上皮区,可见凹空细胞,PIM细胞的异型性比HSIL者小,此病变属于LSIL,需与HSIL、鳞癌和反应性改变鉴别。
CIN I包括扁平和外生性湿疣,其主要特点为在表层或中层可见到凹空细胞,凹空细胞核有一定的异型性、扭曲、皱折,核膜不规整,可见双核或多核,核周围有空晕,空晕周边僵硬,呈“铁丝网”状;在鳞状上皮的基底部,细胞核异型性轻微,甚至没有异型性(单纯的HPV感染,也归入LSIL),核分裂少见,不见病理性核分裂。
1. LSIL,包括CIN I和PIM
(二)宫颈鳞状上皮病变的组织学特征
尽管区分LSIL和HSIL非常重要,但组织形态学上,二者是连续的病变,并没有一个截然的分界线,总有个别病例处于交界的位置上,从而让诊断者难以下决心。
LSIL大多数消退,仅少数继续进展,而HSIL往往伴有高危型HPV感染,更容易发展为癌;由SIL发展为癌的时间长达数年至20年;
病变总是发生在鳞柱交界区(移行带),因此切片中如未看到移行带,需要向临床提示;
(一)宫颈鳞状上皮病变的临床特点
照顾到病理和临床大夫的习惯,在以下的叙述中仍然会用到CIN这个术语。
三、宫颈鳞状上皮病变的组织学分级
下表显示巴氏分级与TBS分级(此处仅引用一部分)的对应关系。
3. 诊断技术的创新 应用计算机阅片系统进行初筛,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2. 制片技术创新 自动液基细胞制片系统增加了重复性,可全自动、大批量制作出高质量、低背景的细胞学涂片;
1. 诊断理论创新 传统的巴氏分级被TBS所取代,基于细胞形态进行描述性诊断,结合背景、标本量及性质、制片技术等,对病变进行全面评估;
在20世纪末,宫颈细胞学诊断有三个重要创新:
在宫颈细胞学诊断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是George Papanicolaou(1883~1962)医生,他在1928年创建了妇科细胞学检查方法,此后一直被沿用了数十年,直到1991年更完善的宫颈细胞学检查标准The Bethesda System建立。
由于在宫颈浸润性癌发生之前,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存在癌前病变,因此进行细胞学涂片检测异常改变的细胞,及时治疗,可以有效地防止浸润癌的发生,极大地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在美国,宫颈癌曾是引起女性癌症死亡第一位的肿瘤,由于细胞学诊断术的广泛开展,目前发病率已经降至第八位。而我国在这方面做得远远不够。
二、宫颈细胞学涂片检查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对宫颈鳞状上皮病变认识的加深,诊断由复杂趋向简单:先是重度不典型增生与原位癌合并为CIN III,然后CIN III与CIN II合并为HSIL。鉴于LSIL和HSIL具有不同的生物学行为、治疗方案和预后,区分二者变得更加重要。
LSIL和HSIL的区分同时与宫颈细胞学的TBS系统有很好的对应性,从此细胞病理学家、组织病理学家和妇科大夫有了共同交流的语言,而且通过细胞学筛查、阴道镜检查和组织学诊断,加上HPV DNA检测,临床大夫可以根据病变性质决定不同的治疗方案
目前认为,LSIL包括多种HPV感染引起的扁平和隆起性湿疣改变、移行带处乳头状不成熟化生(papillary immature metaplasia, PIM),以及单纯的HPV感染;HISL则包括原来的CIN II+CIN III。其中低度病变中扁平湿疣病变可由大约40多种不同型的HPV感染引起,尖锐湿疣通常由6,11型HPV感染引起,低度病变中HPV病毒处复制阶段;而高度病变则常伴有限的几种所谓的高危型HPV(16,18,31,45,56型)感染。低度病变代表各种不同质的病变,其感染的HPV亚型、克隆性、DNA倍体性均不同,大多可自然消退,很少继续进展,而高度病变则代表同质性病变,不易自发消退,更易发展为浸润癌。二者在临床上治疗方案是显著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