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方剂 > 常用方剂 > 正文

清热药和方剂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6-06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2.能祛瘀止痛,可用于血滞的胸腹疼痛,以及血滞经痛均可单用煎服。

    用量:9-30克。

    二、清热方

    一)清热泻火方:

    清热泻火方具有清热泻火的作用,适用于热在气分或三焦热盛证。症见高热烦渴,多汗,或狂躁谵语、吐衄发斑、苔黄、脉洪大或滑数等。常用石膏、知母、栀子、黄芩、黄连、黄柏等清热泻火药为主组成方剂。常用方如白虎汤、黄连解毒汤等。

    (一)白虎汤《伤寒论》

    组成:石膏30克 知母9克 炙甘草3克 粳米15克。

    用法;水煎服(石膏先煎)。

    功用:清热生津。

    主治:阳明经热盛或外感热病气分热盛证。症见大热头痛、口干舌燥、大渴引饮、大汗出、舌苔黄燥、脉洪大有力或滑数者。

    方解;本方是治疗阳明经证和气分热盛的主方。方中石膏甘寒,泻胃火而透肌热,以为主药;知母苦寒以清泄肺胃之热,质润以滋胃燥、用为辅药、知母与石膏相配伍,则清热除烦的作用更强;甘草、梗米益胃生津,共为佐使药,有清热除烦,生津止渴的功效。

    临床应用:

    1.本方主治辩证要点是:大热、大渴、大汗、脉洪大等。

    2.凡热性病有上述症状者,均可使用本方,如“流脑”、“乙脑”、肺炎等。出现气分实热者均可应用,可酌加芦根、大青叶之类,以加强清热泻火的作用。

    3.外感已解,热盛于里,津气两伤,以及夏月中暑,身热而渴,汗多,脉大无力,可于本方加太子参(孩儿参)或明参或党参,名白虎加人参汤。

    4.消渴证见烦渴引饮,多食善饥,脉象有力者,可用本方加天花粉,以清热生津。

    5.牙龈肿痛,口干而渴,属胃热者,亦可用本方。

    注意事项:表未解而恶寒无汗,或发热而不烦渴者,不宜用本方。

    (二)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引崔氏方

    组成:黄连9克、黄芩9克 黄柏6克 栀子9克。

    用法;水煎服。

    功能:泻火解毒。

    主治:三焦热盛,症见火热烦狂,口燥咽干,错语不眠,或吐衄发斑,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方解:本方由大苦大寒,泻火解毒药组成。方中以黄连泻心火。兼泻中焦之火;黄芩泻上焦之火;黄柏泻下焦之火;栀子通泻三焦之火;导以下行。四药合用,其泻火解毒之效甚著,故适用于表里三焦火热亢盛之证。

    临床应用:

    1.本方使用于火热烦狂、口燥咽干、神昏谵语、苔黄、脉数有力、如败血症、肺炎、痢疾等,属于火毒者,可应用本方。据临床报导,本方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2.肝胆湿热证,症见发热、黄疸、尿黄、口干舌燥等,可用本方加茵陈蒿、大黄、取其邪从二便而出,并能增强消瘀解毒作用。

    3.本方用于外科痈肿疔毒证,并可与五味消毒饮合方内服,亦可研末调敷患部,有显效。

    4.对于吐血、衄血、发斑而有血热表现的,可酌情加清热凉血药同用,如玄参、生地黄、丹皮、茅根等。

    注意事项:本方四药皆大苦大寒之品,故易化躁伤阴,如见热伤津液,舌质黄光绛者,不宜使用。

    二)清热燥湿方: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